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二)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 评述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四、本文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5-17页 |
(一) 创新点 | 第15-16页 |
(二) 不足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 第17-34页 |
一、信贷资产证券化概述 | 第17-18页 |
(一)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内涵 | 第17页 |
(二)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本质 | 第17-18页 |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发展阶段 | 第18-19页 |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政策进程 | 第19-21页 |
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发展现状 | 第21-32页 |
(一) 总体发展情况 | 第21-23页 |
(二) 发展特点分析 | 第23-27页 |
(三) 上市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 | 第27-32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32-34页 |
第三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影响银行经营绩效的效应分析 | 第34-41页 |
一、经营绩效的内涵 | 第34-35页 |
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安全性效应 | 第35-37页 |
(一) 提高资本充足率 | 第35-36页 |
(二) 分散转移信用风险 | 第36页 |
(三) 强制信息披露业务的反向促进 | 第36-37页 |
三、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性效应 | 第37-38页 |
(一) 维持日常支取需要 | 第37页 |
(二) 提高融资能力 | 第37-38页 |
(三)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第38页 |
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盈利性效应 | 第38-39页 |
(一) 增加服务收入 | 第38-39页 |
(二) 创造息差收益 | 第39页 |
(三) 拓宽投资范围 | 第39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对上市银行经营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1-55页 |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定义 | 第41-42页 |
二、模型构建 | 第42-43页 |
三、实证分析 | 第43-50页 |
(一) 经营绩效的衡量 | 第43-47页 |
(二) 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三) 回归分析 | 第48-50页 |
四、进一步分析 | 第50-53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55-58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5-57页 |
二、未来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