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1 时代背景 | 第8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相关概念解析 | 第10-13页 |
1.3.1 城市设计 | 第10-11页 |
1.3.2 总体城市设计 | 第11-12页 |
1.3.3 生态理念 | 第12-13页 |
1.4 研究方法、内容及框架 | 第13-16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3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2 总体城市设计中生态理念的引入 | 第16-27页 |
2.1 基于生态理念的总体城市设计解析 | 第16-18页 |
2.1.1 传统总体城市设计与生态导向下的总体城市设计 | 第16-17页 |
2.1.2 基于生态理念的总体城市设计特点 | 第17-18页 |
2.2 城市规划建设中生态理念的发展历程 | 第18-22页 |
2.2.1 古代聚落的生态自发 | 第18-19页 |
2.2.2 近代聚居的生态失落 | 第19页 |
2.2.3 现代城市的生态觉醒 | 第19-21页 |
2.2.4 当代城市的生态自觉 | 第21-22页 |
2.3 国内外优秀案例解析 | 第22-27页 |
2.3.1 国内城市建设案例 | 第22-23页 |
2.3.2 国外城市建设案例 | 第23-26页 |
2.3.3 案例分析小结 | 第26-27页 |
3 基于生态理念的总体城市设计方法 | 第27-40页 |
3.1 基于生态理念的总体城市设计原则 | 第27-31页 |
3.1.1 生态性原则 | 第27-30页 |
3.1.2 需求性原则 | 第30-31页 |
3.2 基于生态理念的总体城市设计策略 | 第31-34页 |
3.2.1 自然环境要素控制 | 第32页 |
3.2.2 道路交通组织控制 | 第32-33页 |
3.2.3 开敞空间要素控制 | 第33页 |
3.2.4 景观风貌要素控制 | 第33-34页 |
3.3 基于生态理念的总体城市设计方法 | 第34-39页 |
3.3.1 自然环境要素评价——维持良好自然生态本底 | 第34-35页 |
3.3.2 整体城市形态塑造——规划合理城市空间结构 | 第35-36页 |
3.3.3 复合网络系统搭建——布局宜人生态开敞空间 | 第36-37页 |
3.3.4 生态宜居风貌营造——凸显特色生态城市意象 | 第37-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4 隆回县城北新区总体城市设计 | 第40-60页 |
4.1 隆北新区规划建设背景 | 第40-42页 |
4.1.1 规划背景 | 第40-41页 |
4.1.2 规划定位与目标 | 第41-42页 |
4.1.3 总体城市设计任务解读 | 第42页 |
4.2 隆北新区总体格局建构 | 第42-51页 |
4.2.1 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构筑完善的自然生态本底 | 第42-45页 |
4.2.2 适地而生的交通与土地开发模式塑造合理的整体空间结构 | 第45-50页 |
4.2.3 独特的山水人文要素打造特色开敞空间系统 | 第50-51页 |
4.3 隆北新区特色区域营造 | 第51-59页 |
4.3.1 新区景观风貌的塑造 | 第51-55页 |
4.3.2 核心区空间形态设计 | 第55-57页 |
4.3.3 溪岸湿地空间形态设计 | 第57-59页 |
4.4 案例实践小结 | 第59-60页 |
5 结语 | 第60-6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页 |
5.2 研究创新点 | 第60-61页 |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