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30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为何是“宋代近世说”而不是“唐宋变革论” | 第9-24页 |
二、学术回顾 | 第24-30页 |
第一章 近代日本的中国认识论 | 第30-65页 |
第一节 近世以来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疏离 | 第31-54页 |
一、唐宋以降变秩的东亚文化圈 | 第32-38页 |
二、“神国”意识的复苏 | 第38-43页 |
三、日本近世文化自体性的建立 | 第43-54页 |
第二节 日本近代中国学研究 | 第54-65页 |
一、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 | 第55-58页 |
二、日本近代学制中的西化潮流与传统固守 | 第58-61页 |
三、日本近代中国学的流变 | 第61-65页 |
第二章 内藤湖南的历史文化观 | 第65-109页 |
第一节 螺旋循环的文化发展论 | 第65-78页 |
一、螺旋循环的历史观 | 第66-70页 |
二、富永仲基的“加上原则” | 第70-75页 |
三、内藤东洋文化圈的形成 | 第75-78页 |
第二节 文化中心移动说 | 第78-109页 |
一、时经地纬的文化凑合中心论 | 第78-81页 |
二、文化中心移动说 | 第81-88页 |
三、“长安地气”之后政治中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 第88-94页 |
四、宋代江南文化中心的形成 | 第94-109页 |
第三章 “宋代近世说”的文化意蕴 | 第109-159页 |
第一节 内藤的宋代近世论 | 第110-145页 |
一、历史阐释的本真之义 | 第110-115页 |
二、内藤近世的文化指向 | 第115-133页 |
三、内藤的宋代近世论 | 第133-145页 |
第二节 中国近世的文化意义 | 第145-159页 |
一、内藤中国近世说探源——清朝史研究 | 第146-150页 |
二、内藤中国文化之旅的近世生活体验 | 第150-156页 |
三、中国近世文化的核心——内敛与精微 | 第156-159页 |
第四章 宋代近世说的流变 | 第159-204页 |
第一节 内藤学派的中世社会形态论 | 第159-181页 |
一、中世贵族制论 | 第161-172页 |
二、贵族共同体论 | 第172-181页 |
第二节 宫崎市定的东洋近世论 | 第181-204页 |
一、东洋的近世 | 第182-192页 |
二、东洋近世的依据 | 第192-204页 |
终章 东亚近世文化的未来 | 第204-222页 |
一、宋代近世说——历史与现实交汇的文化节点 | 第204-208页 |
二、“宋代近世说”是史法而非史论 | 第208-213页 |
三、近代东亚文化中心的更替 | 第213-2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226页 |
附录 | 第226-229页 |
后记 | 第229-231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2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