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对ENSO的观测以及物理机制的研究 | 第11-12页 |
1.3 对ENSO的模式模拟研究以及现状 | 第12-15页 |
1.3.1 CMIP5多模式模拟结果 | 第13-15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模式介绍、实验设计、资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FIO-ESM模式介绍 | 第18-19页 |
2.2 实验设计 | 第19-20页 |
2.3 观测资料 | 第20-21页 |
2.4 分析方法(热收支) | 第21-26页 |
第三章 FIO-ESM对热带太平洋气候态和ENSO的模拟评估 | 第26-46页 |
3.1 FIO-ESM对热带太平洋气候态的模拟评估 | 第26-31页 |
3.2 FIO-ESM的ENSO模拟结果以及与观测数据的对比 | 第31-37页 |
3.3 厄尔尼诺期间的SST、风应力和海洋上层流场 | 第37-40页 |
3.4 拉尼娜期间的SST、风应力和海洋上层流场 | 第40-46页 |
第四章 模式FIO-ESM模拟的ENSO偏差来源分析 | 第46-70页 |
4.1 厄尔尼诺时期热收支 | 第46-58页 |
4.1.1 纬向热输运 | 第46-49页 |
4.1.2 垂向热输运 | 第49-53页 |
4.1.3 经向热输运 | 第53-54页 |
4.1.4 海表面热通量 | 第54-55页 |
4.1.5 厄尔尼诺的演变过程 | 第55-58页 |
4.2 拉尼娜时期热收支 | 第58-66页 |
4.2.1 纬向热量输运 | 第59-61页 |
4.2.2 经向热量输运 | 第61页 |
4.2.3 垂向热量输运 | 第61-63页 |
4.2.4 海表面热通量 | 第63-65页 |
4.2.5 拉尼娜事件的演变过程 | 第65-66页 |
4.3 ENSO偏差来源分析 | 第66-7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4页 |
5.1 总结 | 第70-71页 |
5.2 特色与创新 | 第71-72页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4页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