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xDLVO理论解析混凝预处理对葡聚糖超滤膜污染的影响机理

中文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19页
    1.1. 膜分离技术第14页
    1.2. 膜污染现象及减缓膜污染的措施第14-15页
        1.2.1 膜污染第14页
        1.2.2 减缓膜污染的措施第14-15页
            1.2.2.1. 氧化预处理第14-15页
            1.2.2.2. 吸附预处理第15页
            1.2.2.3. 混凝预处理第15页
    1.3. 预混凝-膜分离工艺第15-17页
        1.3.1. 葡聚糖第15-16页
        1.3.2. 混凝预处理对膜污染的影响第16-17页
    1.4. xDLVO理论在膜污染中的应用第17-18页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8-19页
        1.5.1. 研究目的第18页
        1.5.2. 研究内容第18页
        1.5.3. 创新点第18-19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9-23页
    2.1 xDLVO理论第19-20页
    2.2 实验材料第20页
    2.3 超滤膜与葡聚糖理化性质表征第20-21页
        2.3.1 接触角测定第20-21页
        2.3.2 zeta电位测定第21页
        2.3.3 动态光散射(DLS)第21页
    2.4 预混凝-超滤膜污染实验第21-23页
第三章 不同絮凝剂浓度下葡聚糖超滤膜污染影响机制第23-35页
    3.1 超滤膜表面理化性质第23-24页
        3.1.1 超滤膜接触角第23页
        3.1.2 超滤膜表面张力第23-24页
    3.2 葡聚糖表面理化性质第24-26页
        3.2.1 葡聚糖接触角第24-25页
        3.2.2 葡聚糖表面张力第25-26页
    3.3 超滤膜-葡聚糖与葡聚糖-葡聚糖界面作用能第26-29页
        3.3.1 超滤膜-葡聚糖界面作用能第26-28页
        3.3.2 葡聚糖-葡聚糖界面作用能第28-29页
    3.4 不同PACl浓度下葡聚糖超滤膜污染行为第29-33页
        3.4.1 葡聚糖预混凝-超滤过程中通量下降行为第29-30页
        3.4.2 膜表面观测(SEM)第30-31页
        3.4.3 界面作用能-膜污染趋势线性拟合第31-32页
        3.4.4 膜物理清洗结果第32-33页
    3.5 小结第33-35页
第四章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葡聚糖超滤膜污染影响机制第35-44页
    4.1 超滤膜表面理化性质第35-36页
        4.1.1 超滤膜接触角第35页
        4.1.2 超滤膜表面张力第35-36页
    4.2 葡聚糖表面理化性质第36-38页
        4.2.1 葡聚糖接触角第36-37页
        4.2.2 葡聚糖表面张力第37-38页
    4.3 超滤膜-葡聚糖与葡聚糖-葡聚糖界面作用能第38-40页
        4.3.1 超滤膜-葡聚糖界面作用能第38-39页
        4.3.2 葡聚糖-葡聚糖界面作用能第39-40页
    4.4 不同钙离子浓度下葡聚糖超滤膜污染行为第40-43页
        4.4.1 葡聚糖超滤过程中通量下降行为第40页
        4.4.2 膜污染趋势-界面作用能线性拟合第40-42页
        4.4.3 膜物理清洗结果第42-43页
    4.5 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不同pH下葡聚糖超滤膜污染行为第44-51页
    5.1 超滤膜表面理化性质第44-45页
        5.1.1 超滤膜接触角第44页
        5.1.2 超滤膜表面张力第44-45页
    5.2 葡聚糖表面理化性质第45-46页
        5.2.1 葡聚糖接触角第45页
        5.2.2 葡聚糖表面张力第45-46页
    5.3 超滤膜-葡聚糖与葡聚糖-葡聚糖界面作用能第46-47页
        5.3.1 超滤膜-葡聚糖界面作用能第46-47页
        5.3.2 葡聚糖-葡聚糖界面作用能第47页
    5.4 不同pH下葡聚糖超滤膜污染行为第47-50页
        5.4.1 葡聚糖超滤过程中通量下降行为第48页
        5.4.2 膜污染趋势-界面作用能线性拟合第48-49页
        5.4.3 膜物理清洗结果第49-50页
    5.5 小结第50-51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51-52页
    6.1 结论第51页
    6.2 建议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致谢第56-57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四溴双酚A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及选择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济南市大气颗粒汞浓度特征、影响因素及潜在来源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