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 第9-10页 |
1.1.1 选题目的 | 第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研究的重难点与创新点 | 第16-17页 |
1.5.1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6页 |
1.5.2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2 绿色发展理念与美丽中国概述 | 第17-34页 |
2.1 绿色发展理念概述 | 第17-28页 |
2.1.1 绿色发展理念提出 | 第17-19页 |
2.1.2 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3 绿色发展理念的内涵 | 第26-28页 |
2.2 美丽中国概述 | 第28-31页 |
2.2.1 美丽中国的提出 | 第29页 |
2.2.2 美丽中国的内涵 | 第29-31页 |
2.3 绿色发展理念与美丽中国的关系 | 第31-34页 |
2.3.1 绿色发展理念是美丽中国的行动指南 | 第32页 |
2.3.2 美丽中国是绿色发展理念的目标指向 | 第32-34页 |
3 绿色发展理念视阈下美丽中国建设的现实依据 | 第34-55页 |
3.1 美丽中国建设已取得的成就 | 第34-37页 |
3.2 美丽中国建设所面临的阻压力分析 | 第37-50页 |
3.2.1 来自国内生态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矛盾的客观阻力 | 第38-46页 |
3.2.2 来自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美好未来向往的主观压力 | 第46-49页 |
3.2.3 来自全球范围内绿色发展之潮勃发的外部环境压力 | 第49-50页 |
3.3 美丽中国建设所面临阻压力的成因 | 第50-55页 |
3.3.1 生态物质文明层面 | 第51-52页 |
3.3.2 生态政治文明层面 | 第52-53页 |
3.3.3 生态精神文明层面 | 第53-55页 |
4 绿色发展理念视阈下美丽中国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路径 | 第55-78页 |
4.1 美丽中国建设的旨归所在:人民幸福 | 第55-57页 |
4.2 美丽中国建设的原则遵循 | 第57-60页 |
4.2.1 根本原则:"自然—人—社会"共生共荣 | 第57-58页 |
4.2.2 基本原则:一个相统一、一个相公平 | 第58-60页 |
4.3 美丽中国建设的关健驱动力:绿色化 | 第60-62页 |
4.4 美丽中国建设的基本路径选择 | 第62-78页 |
4.4.1 生态环境的绿色化以夯实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基础 | 第63-66页 |
4.4.2 绿色发展理念和美丽中国融入经济建设以提供物质支撑 | 第66-68页 |
4.4.3 绿色发展理念和美丽中国融入政治建设以完善制度保障 | 第68-72页 |
4.4.4 绿色发展理念和美丽中国融入社会建设以增强和谐互动 | 第72-75页 |
4.4.5 绿色发展理念和美丽中国融入文化建设以培育绿色风尚 | 第75-78页 |
结束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