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环境法上的“公众”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关于“公众”的一般理论 | 第11-20页 |
一、相关学科关于“公众”的理论 | 第11-14页 |
(一)公共关系学中的“公众”理论 | 第11-12页 |
(二)政治学中的“公众”理论 | 第12-14页 |
二、法学中关于“公众”的理论 | 第14-20页 |
(一)法理学中的“公众”理论 | 第14-16页 |
(二)行政法中的“公众”理论 | 第16-18页 |
(三)环境法中的“公众”理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典型域外环境法中的“公众”理论 | 第20-28页 |
一、美国环境法中的“公众”理论 | 第20-23页 |
(一)制定法的规定 | 第20-21页 |
(二)关于“公众”的法学理论 | 第21-23页 |
二、加拿大环境法中的“公众”理论 | 第23-25页 |
(一)制定法的规定 | 第23-24页 |
(二)关于“公众”的法学理论 | 第24-25页 |
三、日本环境法中的“公众”理论 | 第25-28页 |
(一)制定法的规定 | 第25-26页 |
(二)关于“公众”的法学理论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环境法中的“公众” | 第28-39页 |
一、我国环境法律中关于“公众”的规定 | 第28-32页 |
(一)环境实体法中的“公众” | 第28-30页 |
(二)环境程序法中的“公众” | 第30-32页 |
二、我国环境法中“公众”规定的不足 | 第32-39页 |
(一)自然人“公众”的外延不清 | 第32-34页 |
(二)法人“公众”的范围过宽 | 第34-35页 |
(三)环保组织“公众”的限制过度 | 第35-37页 |
(四)政府机构的“公众”属性不明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对我国环境法中“公众”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39-47页 |
一、明确自然人“公众”的外延 | 第39-42页 |
(一)明晰非专业人士的“公众”范围 | 第39-42页 |
(二)区分专业人士的“公众”属性 | 第42页 |
二、严格限定法人“公众”的范围 | 第42-44页 |
(一)排除直接竞争关系的法人 | 第43页 |
(二)限制间接竞争关系的法人 | 第43-44页 |
三、扩展环保组织的“公众”资格 | 第44-45页 |
四、明确政府机构的“公众”属性 | 第45-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