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Pseudomonas donghuensis HYS对Caenorhabditis elegans毒性作用的初步探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前言第12-24页
    1 假单胞菌属及其致病性第12-13页
        1.1 假单胞菌属第12-13页
        1.2 假单胞菌属的致病性第13页
            1.2.1 假单胞菌对动物的致病性第13页
            1.2.2 假单胞菌对植物的致病性第13页
    2 假单胞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致病作用第13-16页
        2.1 假单胞菌对秀丽隐杆线虫的致病作用模型第14-16页
    3 秀丽隐杆线虫的特点和应用第16-18页
        3.1 秀丽隐杆线虫的特点第16-18页
        3.2 秀丽隐杆线虫的应用第18页
    4 转座子概述第18-22页
        4.1 转座子的类型第18-20页
        4.2 转座相关技术第20页
        4.3 转座子技术的应用第20-22页
    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24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4-41页
    1 实验材料第24-28页
        1.1 菌株、秀丽隐杆线虫、质粒和引物第24-26页
        1.2 培养基和溶液第26-28页
            1.2.1 培养基第26页
            1.2.2 溶液第26-28页
    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8-29页
        2.1 仪器第28-29页
        2.2 试剂及相关试剂盒第29页
    3 实验方法第29-41页
        3.1 细菌接合第29-30页
        3.2 转座子插入突变库的构建第30-31页
        3.3 线虫的培养(Stiemagle,2006)第31页
            3.3.1 原代培养物复苏:第31页
            3.3.2 传代培养:第31页
        3.4 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减弱突变株的表型筛选第31-32页
        3.5 转座子侧翼序列的调取方法第32-35页
            3.5.1 TAIL-PCR第32-33页
            3.5.2 半随机引物PCR第33-35页
        3.6 质粒提取与浓缩第35页
        3.7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与转化第35-36页
            3.7.1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第35-36页
            3.7.2 转化第36页
        3.8 基因敲除第36-37页
            3.8.1 敲除载体的构建第36页
            3.8.2 基因敲除第36-37页
        3.9 回补载体及回补菌株构建第37-38页
            3.9.1 回补载体及回补菌株的构建第37-38页
        3.10 线虫的life span测定与生长曲线的绘制第38页
            3.10.1 实验准备第38页
            3.10.2 life span测定第38页
        3.11 菌株HYS野生型及敲除株粗酶的提取方法第38-39页
        3.12 TCA(三氯乙酸)沉淀法去蛋白第39页
        3.13 脂肪酸的检测方法第39页
        3.14 二元选择法第39-41页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第41-63页
    1 HYS转座子突变库的构建及减毒性状突变株的筛选第41-43页
    2 HYS减毒性状突变株转座子插入基因定位与分析第43-46页
        2.1 利用Tail-PCR对转座子插入基因进行定位与分析第43-44页
        2.2 利用半随机引物进行转座子插入位点的定位与分析第44-45页
        2.3 对筛选到的基因进行位置分析第45-46页
            2.3.1 基因enoyl-CoA hydratase上下游基因位置分析第45-46页
            2.3.2 基因NAD-dependent epimerase和基因polyketide cyclase位置关系分析第46页
    3 基因enoly-CoA hydratase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的影响第46-51页
        3.1 确定基因组上基因enoly-CoA hydratase的转录功能,对其进行转录检测第47页
        3.2 基因enoly-CoA hydratase影响菌株HYS对C.elegans的毒性作用第47-51页
            3.2.1 基因enoly-CoA hydratase的敲除株和回补菌株的PCR检测第48-50页
            3.2.2 利用基因enoly-CoA hydratase的敲除株和回补菌株对秀丽隐杆线虫进行毒性检测第50-51页
    4 探究基因enoly-CoA hydratase减弱菌株HYS对Celegans毒性的原因第51-57页
        4.1 探究基因所编码蛋白的功能第51-53页
        4.2 探究基因enoly-CoA hydratase与菌株HYS脂肪酸代谢的关系第53-54页
        4.3 探究基因enoly-CoA hydratase上下游序列的关系并推测其毒性作用功能第54-57页
            4.3.1 基因enoly-CoA hydratase所在基因簇与菌株HYS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作用关系第55页
            4.3.2 基因AMP的敲除菌株与回补菌株的构建第55-56页
            4.3.3 判断基因AMP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毒性作用第56-57页
    5 基因NAD-dependent epimerase和polyketide cyclase与菌株HYS对秀丽隐杆线虫毒性作用的关系第57-63页
        5.1 分析两个基因的功能第57-58页
        5.2 分析基因簇上十个基因的共转录情况第58-59页
        5.3 基因簇上筛选到的与秀丽隐杆线虫减毒性状相关的突变株对应基因的分析与功能验证第59-63页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致谢第69-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2010-2015年武汉及周边地区发热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学研究
下一篇:乙型肝炎病毒preS1基因对肝癌干细胞的发生和发展的促进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