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测量定位系统发射站优化及校准技术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多站式坐标测量技术发展现状 | 第10-18页 |
| ·坐标测量技术发展特点 | 第10-11页 |
| ·多站式坐标测量技术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测量系统基站设计和校准技术现状 | 第16-18页 |
| ·课题意义及内容 | 第18-20页 |
| ·课题研究的来源和意义 | 第18-19页 |
|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室内测量定位系统原理及发射站参数选择 | 第20-35页 |
| ·室内测量定位系统 | 第20-21页 |
| ·发射站测角原理及结构 | 第21-29页 |
| ·扫描角测量原理 | 第21-23页 |
| ·扫描光平面设计 | 第23-25页 |
| ·水平垂直角计算 | 第25-28页 |
| ·发射站结构 | 第28-29页 |
| ·发射站几何结构参数的选择 | 第29-34页 |
| ·结构参数选择对水平角的影响 | 第29-32页 |
| ·结构参数选择对垂直角的影响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发射站稳定性分析及轴系优化 | 第35-56页 |
| ·发射站稳定性分析 | 第35-38页 |
| ·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 | 第38-45页 |
| ·转子动力学基础 | 第38-39页 |
| ·模型分析 | 第39-45页 |
| ·转子设计及轴系性能分析 | 第45-55页 |
| ·转子平衡设计 | 第45-48页 |
| ·轴系性能仿真分析 | 第48-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一体化校准技术及测量网络的构建 | 第56-74页 |
| ·系统坐标测量技术 | 第56-60页 |
| ·基于方位角的坐标计算方法 | 第56-57页 |
| ·方位角坐标计算方法误差分析 | 第57-59页 |
| ·基于平面约束坐标计算法方法 | 第59-60页 |
| ·一体化校准方法 | 第60-66页 |
| ·一体化模型 | 第60-62页 |
| ·基于辅助仪器的一体化校准方法 | 第62-65页 |
| ·一体化校准误差分析 | 第65-66页 |
| ·测量网络构建的数据融合方法 | 第66-73页 |
| ·基于数据融合的测量网络构建方法 | 第67-68页 |
| ·坐标系配准算法 | 第68-71页 |
| ·算法验证 | 第71-72页 |
| ·测量网络系统的构建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五章 分步式校准平差模型及方法 | 第74-88页 |
| ·平差模型 | 第74-76页 |
| ·基于平差模型的系统校准方法 | 第76-84页 |
| ·内参数标定方法 | 第76-79页 |
| ·全局定向方法 | 第79-80页 |
| ·平差初值获取方法 | 第80-84页 |
| ·分步式校准方法误差分析 | 第84-85页 |
| ·两种系统校准方法比较 | 第85-87页 |
|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 第六章 实验 | 第88-98页 |
| ·发射站优化方法验证 | 第88-90页 |
| ·一体化校准及测量网络构建 | 第90-93页 |
| ·一体化校准 | 第90-92页 |
| ·基于数据融合的测量网络构建 | 第92-93页 |
| ·基于分步式校准方法搭建测量系统 | 第93-97页 |
| ·内参数标定 | 第94-95页 |
| ·基于辅助仪器获取初值的系统定向 | 第95-97页 |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第七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98-100页 |
| ·全文总结 | 第98-99页 |
| ·工作展望 | 第99-10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0-107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107-108页 |
| 发表论文 | 第107页 |
| 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107-108页 |
| 致谢 | 第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