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符号注释表 | 第11-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1.1 课题背景 | 第13-15页 |
| 1.2 课题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1.3 拟协调元方法 | 第19页 |
| 1.4 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框架脉络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基于Shi改进三阶变形梁理论的功能梯度梁控制方程的推导 | 第21-28页 |
| 2.1 前言 | 第21页 |
| 2.2 功能梯度梁的材料参数 | 第21-24页 |
| 2.3 理论公式的推导 | 第24-27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考虑热-力耦合效应的功能梯度梁弯曲问题解析解 | 第28-31页 |
| 3.1 前言 | 第28页 |
| 3.2 理论公式的推导 | 第28-29页 |
| 3.3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29-30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考虑热-力耦合效应的功能梯度梁单元 | 第31-44页 |
| 4.1 引言 | 第31页 |
| 4.2 理论公式的推导 | 第31-34页 |
| 4.3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34-4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五章 考虑热-力耦合效应的功能梯度梁自由振动分析 | 第44-51页 |
| 5.1 引言 | 第44页 |
| 5.2 理论公式的推导 | 第44-46页 |
| 5.3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46-50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考虑热-力耦合效应的功能梯度梁屈曲分析 | 第51-56页 |
| 6.1 引言 | 第51页 |
| 6.2 理论公式的推导 | 第51-52页 |
| 6.3 数值结果与讨论 | 第52-55页 |
| 6.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7页 |
| 7.1 总结 | 第56页 |
| 7.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0-61页 |
| 附录 | 第61-68页 |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