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7-8页 |
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9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5-20页 |
1.1.1 废旧机电产品带来的环境问题 | 第15-18页 |
1.1.2 废旧机电产品的经济价值 | 第18-19页 |
1.1.3 机电产品拆卸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2 拆卸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2.1 拆卸信息建模 | 第20-21页 |
1.2.2 拆卸序列规划 | 第21-26页 |
1.3 机电产品拆卸序列规划面临的挑战 | 第26-27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结构 | 第27-29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27页 |
1.4.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8-29页 |
第二章 拆卸信息建模与序列评价分析 | 第29-37页 |
2.1 产品拆卸所需信息 | 第29-30页 |
2.1.1 拆卸结构信息 | 第29-30页 |
2.1.2 拆卸评价信息 | 第30页 |
2.2 产品拆卸模型的建立 | 第30-33页 |
2.2.1 基于混合图的拆卸模型 | 第30-32页 |
2.2.2 单元可拆卸性判别函数 | 第32-33页 |
2.3 产品拆卸序列评价指标 | 第33-36页 |
2.3.1 技术性指标 | 第33-35页 |
2.3.2 经济性指标 | 第35-36页 |
2.3.3 指标权重分配 | 第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 | 第37-46页 |
3.1 算法原理 | 第37-39页 |
3.2 算法的优越性 | 第39-40页 |
3.3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拆卸序列规划方法 | 第40-44页 |
3.3.1 算法数学模型 | 第40-41页 |
3.3.2 人工蜂群算法与拆卸序列规划的对比分析 | 第41-43页 |
3.3.3 拆卸序列规划求解方法 | 第43-44页 |
3.4 人工蜂群算法的改进方向 | 第4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人工蜂群算法的改进研究 | 第46-55页 |
4.1 初始种群优先约束算法 | 第46-48页 |
4.1.1 二叉树的定义及遍历方式 | 第46页 |
4.1.2 优先约束算法步骤 | 第46-48页 |
4.2 可行度算法与适应度算法 | 第48-49页 |
4.3 自适应选择算法 | 第49-50页 |
4.4 基于改进算法的拆卸序列求解方法 | 第50-51页 |
4.5 实例分析 | 第51-54页 |
4.5.1 实例求解 | 第51-53页 |
4.5.2 算法对比 | 第53-5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基于改进算法的机电产品并行拆卸序列规划方法 | 第55-67页 |
5.1 并行拆卸的相关定义 | 第55页 |
5.2 并行拆卸序列规划的关键技术 | 第55-60页 |
5.2.1 可变序列矩阵 | 第55-57页 |
5.2.2 可变序列矩阵算法 | 第57-59页 |
5.2.3 单元选取原则 | 第59-60页 |
5.3 基于改进算法的并行拆卸序列规划求解方法 | 第60-61页 |
5.3.1 诱导因子 | 第60页 |
5.3.2 求解步骤 | 第60-61页 |
5.4 实例分析 | 第61-65页 |
5.4.1 实例求解 | 第61-65页 |
5.4.2 对比分析 | 第6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7-68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