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政府建设中的问题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第9-10页
    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1 理论意义第10页
        1.2.2 实践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1-13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1.3.3 研究综述述评第13页
    1.4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5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1.5.2 分析比较法第14-15页
        1.5.3 系统分析法第15页
    1.6 可能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5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7-21页
        2.1.1 大数据第17-18页
        2.1.2 智慧政府第18-20页
        2.1.3 智慧城市第20-21页
    2.2 分析问题的理论基础第21-25页
        2.2.1 无缝隙政府理论第21-22页
        2.2.2 服务型政府理论第22-25页
第3章 我国智慧政府的发展历程及面临的挑战第25-29页
    3.1 我国智慧政府的发展历程第25-26页
        3.1.1 萌芽时期(2009-2012)第25页
        3.1.2 发展时期(2012-今)第25-26页
    3.2 我国智慧政府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第26-29页
        3.2.1 政府机构条块分割、体制僵化、协同性不足第26-27页
        3.2.2 资金匮乏、技术落后、人才不足第27页
        3.2.3 信息孤岛带来的资源浪费第27-28页
        3.2.4 网络时代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第28-29页
第4章 国内外智慧政府建设经验第29-39页
    4.1 国内智慧政府建设经验第29-34页
        4.1.1 北京——智慧北京行动纲要(2011-2015)第29-31页
        4.1.2 上海——i-Shanghai第31-32页
        4.1.3 南京——智慧政府顶层设计第32-34页
    4.2 国外智慧政府建设经验第34-39页
        4.2.1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智慧政府建设框架第34-35页
        4.2.2 韩国:2011-2015智慧政府实施计划第35-37页
        4.2.3 新加坡----智慧国计划第37-39页
第5章 智慧政府核心特征和目标设定第39-51页
    5.1 智慧政府核心特征第39-46页
        5.1.1 智慧的网络办公平台第39-43页
        5.1.2 智慧的政务服务第43-45页
        5.1.3 智能的决策系统第45-46页
    5.2 智慧政府目标设定第46-51页
        5.2.1 网络互联、设施共享第46页
        5.2.2 信息互通、业务协同第46-47页
        5.2.3 信息公开、与民互动第47-49页
        5.2.4 统一规范、网络安全第49-51页
第6章 完善我国智慧政府建设的对策建议第51-61页
    6.1 促进政府机构改革,增强协同性第51-53页
        6.1.1 扁平开放的组织结构第51-52页
        6.1.2 推动政务信息协同整合第52页
        6.1.3 健全协同机制法律法规第52-53页
    6.2 加大对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第53-54页
        6.2.1 加强资金统筹第53页
        6.2.2 优化技术创新第53-54页
        6.2.3 完善信息化人才体系第54页
    6.3 推进信息共享,减少资源浪费第54-56页
        6.3.1 推进基础平台和数据库建设第54-55页
        6.3.2 推动“虚拟大部制”第55-56页
    6.4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与防范第56-57页
        6.4.1 完善网络信息系统安全保障和监督第56页
        6.4.2 信息基础设施自主可控第56-57页
        6.4.3 健全网络安全防范体系第57页
    6.5 提供快捷、个性化智慧服务第57-61页
        6.5.1 完善智慧政务门户网站第57-58页
        6.5.2 强化政府回应性第58-61页
结语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社会组织化解村域公共危机的功能分析
下一篇:基于需求导向的山东省济宁市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