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1页 |
1.1 猪圆环病毒概况 | 第10-12页 |
1.1.1 猪圆环病毒的基因组结构与特性 | 第10页 |
1.1.2 猪圆环病毒的基因组分型 | 第10-12页 |
1.2 PCV2致病性及危害 | 第12页 |
1.3 PCV2流行病学概况 | 第12-15页 |
1.3.1 国内PCV2流行病学调查现状 | 第13-14页 |
1.3.2 PCV2的传播途径 | 第14-15页 |
1.4 猪圆环病毒的检测方法 | 第15-20页 |
1.4.1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 | 第15页 |
1.4.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 第15-16页 |
1.4.3 原位杂交技术(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 第16页 |
1.4.4 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 stochemical technique,IHC) | 第16页 |
1.4.5 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 | 第16-17页 |
1.4.6 免疫过氧化物酶单层细胞试验(Immunoperoxidasemonolayer assay,IPMA) | 第17页 |
1.4.7 病原分离 | 第17页 |
1.4.8 多引物滚环复制扩增技术 | 第17-20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猪圆环病毒2型湖南分离株HNLYYA1全基因组的多引物滚环扩增和序列分析 | 第21-3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1-22页 |
2.1.1 病料的采集 | 第21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2.1.3 实验试剂 | 第21-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26页 |
2.2.1 引物的设计 | 第22页 |
2.2.2 样品DNA的提取 | 第22-23页 |
2.2.3 样品中PCV2的检测 | 第23页 |
2.2.4 PCR方法克隆与扩增PCV2全长基因 | 第23-24页 |
2.2.5 PCV2全长基因的MPRCA扩增 | 第24页 |
2.2.6 MPRCA产物的酶切验证和PCR鉴定 | 第24-26页 |
2.2.7 MPRCA产物的序列测定 | 第26页 |
2.2.8 MPRCA产物的序列分析 | 第26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4页 |
2.3.1 PCV2检测结果 | 第26-27页 |
2.3.2 PCR方法克隆与测序PCV2全长基因 | 第27-28页 |
2.3.3 PCV2基因组MPRCA的产物鉴定与序列分析 | 第28-30页 |
2.3.4 PCV2全基因序列分析及ORF2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30-34页 |
2.4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章 PCV2 HNLYYA1株感染性克隆的构建 | 第36-45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3.1.1 DNA及细胞 | 第36页 |
3.1.2 实验仪器 | 第36页 |
3.1.3 实验试剂 | 第36-37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37-39页 |
3.2.1 PCV2病毒DNA MPRCA后的酶切与连接反应 | 第37页 |
3.2.2 PCV2 DNA转染PK-15细胞 | 第37-38页 |
3.2.3 PCV2 DNA转染PK-15细胞后的间接免疫荧光检测 | 第38页 |
3.2.4 PCV2 DNA转染PK-15细胞后PCR检测和序列鉴定 | 第38-39页 |
3.2.5 PCV2病毒收集 | 第39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3.3.1 转染效率检测 | 第39页 |
3.3.2 转染并传代培养后PCR检测 | 第39-40页 |
3.3.3 转染并传代培养后序列鉴定 | 第40-41页 |
3.3.4 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 第41-42页 |
3.4 讨论 | 第42-45页 |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5页 |
创新点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作者简介 | 第58-60页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