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 | 第12-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二、研究框架与写作思路 | 第13-14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第三节 可能的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7页 |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概念 | 第16页 |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概念 | 第16-17页 |
三、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概念 | 第17页 |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一、会计目标理论 | 第17-18页 |
二、全面收益理论 | 第18页 |
三、资本保全理论 | 第18-19页 |
四、产权理论 | 第19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9-27页 |
一、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23-26页 |
三、文献述评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用状况分析 | 第27-44页 |
第一节 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价值相关性描述统计分析 | 第27-35页 |
一、上市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后续计量模式总体状况 | 第27-29页 |
二、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依据以及行业分析 | 第29-35页 |
第二节 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的影响分析 | 第35-44页 |
一、首次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时对公司的会计信息影响分析 | 第36-39页 |
二、后续年度对公司净利润贡献的影响分析 | 第39-44页 |
第四章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 第44-48页 |
第一节 理论分析 | 第44-45页 |
一、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与价值相关性的关系 | 第44页 |
二、经济环境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关系 | 第44-45页 |
三、行业差异与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价值相关性关系 | 第45页 |
第二节 研究假设 | 第45-48页 |
第五章 实证分析 | 第48-59页 |
第一节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一、样本选取 | 第48页 |
二、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第二节 变量选取和模型构建 | 第49-52页 |
一、变量选取 | 第49-50页 |
二、模型构建 | 第50-52页 |
第三节 描述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第四节 多元回归分析 | 第53-59页 |
一、假设1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3-54页 |
二、假设2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4-55页 |
三、假设 1a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四、假设 1b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页 |
五、假设 2a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57页 |
六、假设 2b的检验结果及分析 | 第57-59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59-62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9页 |
第二节 相关政策性建议 | 第59-61页 |
一、加大法制环境的建设 | 第60页 |
二、强化监管机构的监督力度 | 第60页 |
三、完善公司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披露信息 | 第60页 |
四、规范公司评估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所采用的方法 | 第60-61页 |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61-62页 |
一、研究不足 | 第61页 |
二、未来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