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范围和内容 | 第8-10页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工业遗产与再利用基本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2.1.1 工业遗产概念和特征 | 第15页 |
2.1.2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 | 第15-16页 |
2.2 工业遗产价值 | 第16-19页 |
2.2.1 工业遗产价值构成 | 第16-17页 |
2.2.2 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方法 | 第17-19页 |
2.3 工业遗产再利用基本理论 | 第19-20页 |
2.3.1 统筹兼顾理论 | 第19页 |
2.3.2 建筑循环理论 | 第19页 |
2.3.3 绿色发展理论 | 第19页 |
2.3.4 城市再生理论 | 第19-20页 |
2.4 价值评估和再利用关系 | 第20-21页 |
第3章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发展与遗产再利用现状 | 第21-33页 |
3.1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发展历程 | 第21-22页 |
3.1.1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的兴起 | 第21页 |
3.1.2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的繁荣 | 第21-22页 |
3.1.3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的衰落 | 第22页 |
3.2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再利用现状 | 第22-29页 |
3.2.1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再利用概况 | 第23-27页 |
3.2.2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再利用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3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再利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3.3.1 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单一 | 第29-30页 |
3.3.2 价值评估体系不完整 | 第30页 |
3.3.3 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完善 | 第30-31页 |
3.3.4 政府缺乏资金投入 | 第31页 |
3.3.5 对工业遗产价值缺乏准确评估 | 第31-33页 |
第4章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 | 第33-46页 |
4.1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特点 | 第33页 |
4.2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构成 | 第33-34页 |
4.2.1 历史价值 | 第33-34页 |
4.2.2 社会价值 | 第34页 |
4.2.3 科技价值 | 第34页 |
4.2.4 审美价值 | 第34页 |
4.2.5 经济价值 | 第34页 |
4.3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 | 第34-40页 |
4.3.1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对象 | 第34-35页 |
4.3.2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原则 | 第35页 |
4.3.3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方法选择 | 第35页 |
4.3.4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步骤 | 第35-40页 |
4.4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的确定 | 第40-44页 |
4.4.1 计算类型层权重 | 第40-41页 |
4.4.2 计算因子层对总价值的权重 | 第41-43页 |
4.4.3 计算各处工业遗产价值 | 第43-44页 |
4.5 结论 | 第44-46页 |
第5章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选择与对策建议 | 第46-53页 |
5.1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再利用原则 | 第46页 |
5.1.1 保护优先原则 | 第46页 |
5.1.2 功能性更新改造原则 | 第46页 |
5.1.3 可持续发展原则 | 第46页 |
5.2 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选择建议 | 第46-50页 |
5.2.1 国内外已有模式分析 | 第47-48页 |
5.2.2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再利用模式选择建议 | 第48-50页 |
5.3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再利用对策建议 | 第50-53页 |
5.3.1 完善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体系 | 第50页 |
5.3.2 建全工业遗产法律和监管体系 | 第50页 |
5.3.3 完善工业遗产再利用规划体系 | 第50-51页 |
5.3.4 扩宽融资渠道和加大资金投入 | 第51页 |
5.3.5 加强工业遗产的宣传和教育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专家调查问卷 1 | 第58-61页 |
景德镇现代陶瓷工业遗产价值评估调查问卷 2 | 第6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