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绪论 | 第14-30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4-17页 |
二、研究现状与热点趋势 | 第17-25页 |
三、研究创新 | 第25-27页 |
四、研究方法与路径规划 | 第27-30页 |
第一章 股票发行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基本原理 | 第30-60页 |
一、信息披露的形成与法律制度化 | 第30-39页 |
(一)信息披露的法律本体释义 | 第31-34页 |
(二)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缘起 | 第34-39页 |
二、注册制对信息披露的制度要求 | 第39-46页 |
(一)注册制国家与地区的具体要求 | 第39-43页 |
(二)我国本土化实现机制的内在要求 | 第43-46页 |
三、注册制下信息披露的相关理论依据 | 第46-56页 |
(一)信息披露的生产:信息不对称悖论与成本效益分析理论 | 第46-50页 |
(二)信息披露的监管:有效市场假说悖论与行为经济学理论 | 第50-53页 |
(三)信息披露的责任:社会网络分析理论与证券交易竞争规则 | 第53-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60页 |
第二章 股票发行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规则审视 | 第60-94页 |
一、股票发行制度与信息披露审核方式 | 第60-69页 |
(一)我国股票发行制度的演进 | 第61-64页 |
(二)注册制与核准制之争:实质审核的取舍 | 第64-69页 |
二、信息披露的监管现状 | 第69-82页 |
(一)信息披露的功能机理 | 第69-73页 |
(二)信息披露的法律体系 | 第73-77页 |
(三)信息披露的违规处罚:基于实证分析 | 第77-82页 |
三、信息披露的研究路径检讨 | 第82-90页 |
(一)信息披露监管理念借鉴:以一个比较法的视角 | 第82-87页 |
(二)信息披露的研究盲区 | 第87-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4页 |
第三章 股票发行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法律适应性问题 | 第94-124页 |
一、市场环境问题:投资者非理性行为阻碍信息决策 | 第94-102页 |
(一)投资者导向型信息披露的逻辑 | 第94-96页 |
(二)投资者量化分析与非理性行为 | 第96-99页 |
(三)投资者导向型信息披露的研究进路 | 第99-102页 |
二、监管格局问题:信息监管权力分配失衡 | 第102-111页 |
(一)中央高度集权的单一制监管 | 第102-104页 |
(二)美国双重注册制的监管哲学 | 第104-107页 |
(三)信息监管权力制衡为基础的研究进路 | 第107-111页 |
三、配套制度问题:退市制度与诉讼制度缺位 | 第111-121页 |
(一)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制度链条 | 第111-113页 |
(二)注册制下的退市制度 | 第113-117页 |
(三)注册制下的诉讼制度 | 第117-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4页 |
第四章 股票发行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规则设计 | 第124-158页 |
一、注册制下的信息披露规划因素 | 第124-126页 |
(一)信息披露的生产 | 第124-125页 |
(二)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125-126页 |
(三)信息披露的责任 | 第126页 |
二、成本效益分析视角下的信息披露生产 | 第126-137页 |
(一)信息披露成本效益分析 | 第126-130页 |
(二)投资者决策的引导 | 第130-131页 |
(三)信息披露的结构优化 | 第131-137页 |
三、证券竞争规则视角下的信息披露监管 | 第137-148页 |
(一)信息披露监管理念的确立 | 第138-141页 |
(二)构建证券交易所内部信息监管差序格局 | 第141-148页 |
四、社会网络分析理论视角下的信息披露责任 | 第148-154页 |
(一)强化因信息披露违规而退市的专项机制 | 第148-150页 |
(二)提高信息披露违规诉讼机制的执法绩效 | 第150-154页 |
本章小结 | 第154-158页 |
结语 | 第158-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70页 |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170-171页 |
后记 | 第171-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