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生平及学术背景 | 第11-12页 |
·“道家资性气质”的治学之路 | 第12-15页 |
·热衷西方哲学阶段(1917—1936) | 第12-13页 |
·抉择于中西哲学之间阶段(1937-1965) | 第13-14页 |
·倾情于中国哲学阶段(1957—1977) | 第14-15页 |
·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方东美先生学派归属问题 | 第16-17页 |
·方东美先生道家思想 | 第17-18页 |
·方东美先生生命本体论哲学体系 | 第18页 |
·方东美对我国传统哲学研究 | 第18-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文献法研究法 | 第19页 |
·逻辑和历史统一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方东美论道家方法论 | 第21-30页 |
·“上回向”的超脱精神 | 第21-26页 |
·超越相对价值而追求绝对价值 | 第23页 |
·艺术化的寓言手法表达“上回向”的超脱精神 | 第23-25页 |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彻底解放的精神 | 第25-26页 |
·“下回向”的实现曲径 | 第26-30页 |
·“个体化与价值原则”(principle of individuality and value) | 第27-28页 |
·“超脱原则”(the principle of transcerdence) | 第28页 |
·“自发的自由原则”(the principle of spontaneous freedom)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方东美论吾丧我的意识性 | 第30-33页 |
·身体为中心的自我 | 第30页 |
·以意识为中心的自我 | 第30-31页 |
·“心之官则思”的我 | 第31页 |
·自觉性的自我 | 第31-32页 |
·真实的自我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方东美论“后设语言观” | 第33-39页 |
·定义法语言观的批判 | 第33-34页 |
·因果论证法语言观的批判 | 第34-35页 |
·实体论证法语言观的批判 | 第35-36页 |
·“后设语言观” | 第36-39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45-46页 |
承诺书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