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1 绪论 | 第9-14页 |
| ·选题背景及价值 | 第9-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多角度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家庭的角度 | 第10-11页 |
| ·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 | 第11-12页 |
| ·本课题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重点 | 第12页 |
| ·研究难点 | 第12-13页 |
| ·论文创新之处 | 第13-14页 |
| 2 婚姻伦理的基本概述 | 第14-22页 |
| ·婚姻伦理概论 | 第14-16页 |
| ·婚姻及婚姻伦理涵义 | 第14页 |
| ·婚姻伦理的本质 | 第14-15页 |
| ·婚姻伦理的特点 | 第15-16页 |
| ·婚姻伦理的价值 | 第16页 |
| ·社会性别论 | 第16-18页 |
| ·社会性别是一种社会关系 | 第16页 |
| ·社会性别是一种制度 | 第16-17页 |
| ·社会性别理论的批判导向 | 第17页 |
| ·社会性别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 第17-18页 |
| ·马克思主义关于婚姻伦理的基本理论 | 第18-20页 |
| ·恋爱观 | 第18-20页 |
| ·婚姻观 | 第20页 |
| ·男女平等与女性解放 | 第20-21页 |
| ·婚姻伦理国外研究现状及借鉴 | 第21-22页 |
| ·美国婚姻家庭伦理 | 第21页 |
| ·韩国婚姻家庭伦理 | 第21页 |
| ·基督教婚姻家庭伦理 | 第21-22页 |
| 3 中国传统婚姻理论里的现代演变 | 第22-28页 |
| ·中国传统婚姻伦理产生的历史条件 | 第22页 |
| ·封闭的地理环境 | 第22页 |
| ·封建礼教和女教的教化 | 第22页 |
| ·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基本内容 | 第22-23页 |
| ·夫为妻纲 | 第22-23页 |
| ·男尊女卑 | 第23页 |
| ·三从四德 | 第23页 |
| ·从一而终 | 第23页 |
| ·夫义妇随 | 第23页 |
| ·中国传统婚姻伦理的价值导向 | 第23-24页 |
| ·近代中国婚姻伦理的变革 | 第24-25页 |
| ·太平天国时期的婚姻伦理特色 | 第24页 |
| ·戊戌维新时期的婚姻伦理变革 | 第24-25页 |
| ·辛亥革命时期的婚姻伦理变革 | 第25页 |
| ·现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演进 | 第25页 |
| ·新中国社会主义婚姻伦理的确立 | 第25-26页 |
| ·新中国婚姻伦理的具体内容 | 第26页 |
| ·婚姻伦理演变分析 | 第26-28页 |
| ·传统婚姻伦理的现代演变在历史中具有时代性特点 | 第26-27页 |
| ·社会各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婚姻伦理的现代演变 | 第27页 |
| ·传统婚姻伦理的现代演变是对两性逐渐趋于平等的演变 | 第27页 |
| ·传统婚姻伦理的现代演变与妇女解放运动密不可分 | 第27-28页 |
| 4 转型期中国婚姻伦理现状及演变趋势 | 第28-37页 |
| ·转型期中国婚姻伦理现状 | 第28-31页 |
| ·多元状态的婚恋观念 | 第28页 |
| ·日益开放的性思想 | 第28-29页 |
| ·择偶的务实与功利 | 第29页 |
| ·离婚率的上升 | 第29-31页 |
| ·夫妻双方权利平等 | 第31页 |
| ·婚姻伦理现状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31-34页 |
| ·西方个性自由和性解放思想的冲击 | 第31-32页 |
| ·市场经济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婚姻法》的规范和约束 | 第33页 |
| ·大众传播文化的影响 | 第33页 |
| ·道德的滑坡 | 第33-34页 |
| ·婚姻伦理的发展趋势 | 第34-37页 |
| ·传统和现代的有机融合 | 第34页 |
| ·个体与社会的双重取向 | 第34-35页 |
| ·从男女平等到两性和谐 | 第35页 |
| ·婚姻伦理与法律的融合 | 第35-36页 |
| ·情感与责任的相互统一 | 第36-37页 |
| 5 当代中国婚姻伦理的方向探究 | 第37-43页 |
| ·当代新型婚姻伦理建构的目标和内容 | 第37-39页 |
| ·当代新型婚姻伦理建构的目标 | 第37页 |
| ·现代新型婚姻伦理建构的内容 | 第37-38页 |
| ·社会主义一夫一妻制的内容 | 第38-39页 |
| ·现代新型婚姻伦理建构的途径和方法 | 第39-41页 |
| ·现代新型婚姻伦理建构的原则 | 第39-40页 |
| ·现代新型婚姻伦理建构的途径 | 第40-41页 |
| ·现代新型婚姻伦理建构的方式 | 第41-43页 |
| ·婚姻咨询针对指导 | 第41-42页 |
| ·婚姻伦理的学习及养成 | 第42页 |
| ·婚姻伦理社会舆论导向 | 第42页 |
| ·婚姻法的制定及执行 | 第42-43页 |
| 6 结论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