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一、序言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以及研究意义 | 第10-14页 |
1、本文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2、本文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1、本文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2、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二、国内外学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一)关于企业研发投资的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1、国外学者文献综述 | 第18-19页 |
2、国内学者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二)关于股权结构以及研发投资之间关系的文献综述 | 第20-23页 |
1、国外学者文献综述 | 第20-22页 |
2、国内学者文献综述 | 第22-23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三、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38页 |
(一)相关重要概念的界定 | 第25-33页 |
1、企业治理结构 | 第25页 |
2、企业股权结构 | 第25-26页 |
3、研究与开发活动(R&D活动) | 第26-31页 |
4、研发投入强度(R&D投入强度) | 第31-33页 |
(二)企业股权结构与其研发投入之间关系的理论基础 | 第33-37页 |
1、现代企业契约理论 | 第33-35页 |
2、现代企业之中的委托代理问题 | 第35-37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四、我国医药行业研发现状分析 | 第38-48页 |
(一)医药行业的范围 | 第38页 |
(二)我国医药行业股权结构现状 | 第38-39页 |
(三)我国医药行业研发整体背景 | 第39-42页 |
1、需求维度:市场份额大、发展空间广 | 第40页 |
2、资金维度:产业资本注入,缓解长期投入不足 | 第40页 |
3、政策维度:积极研发,导向明确 | 第40-41页 |
4、成本维度:我国研发成本较低 | 第41页 |
5、人才维度:医药行业海归人才数量激增 | 第41-42页 |
(四)我国医药行业未来政策导向 | 第42-43页 |
(五)医药行业研发创新体系继续演化 | 第43-45页 |
1、以医药企业为研发主体的创新格局逐步形成 | 第43页 |
2、国内医药产业园区逐步建立 | 第43-44页 |
3、中外医药企业加强研发合作 | 第44-45页 |
(六)医药行业研发创新活动的特点 | 第45-46页 |
(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数据披露情况 | 第46-47页 |
(八)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五、研究假设以及模型设计 | 第48-57页 |
(一)研究假设 | 第48-51页 |
1、企业股权集中度与其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 第48-50页 |
2、企业股权制衡度与其研发投入之间的关系 | 第50-51页 |
(二)变量定义以及模型设计 | 第51-55页 |
1、模型被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51-52页 |
2、模型解释变量的选取 | 第52页 |
3、模型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52-55页 |
(三)研究样本来源 | 第55-5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六、模型实证检验 | 第57-69页 |
(一)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57-60页 |
1、研发投入强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7页 |
2、不同股权集中度之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57-59页 |
3、不同股权制衡度之下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59-60页 |
(二)相关性分析以及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60-63页 |
1、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 | 第60-62页 |
2、模型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分析 | 第62-63页 |
(三)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63-67页 |
1、企业股权集中度与其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63-65页 |
2、企业股权制衡度与其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65-66页 |
3、股权结构多变量与研发投入强度之间关系的回归分析 | 第66-67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七、结论 | 第69-7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69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69-72页 |
1、企业层面 | 第70-71页 |
2、政府层面 | 第71-72页 |
(三)不足之处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样本数据附录 | 第7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