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非贵金属催化剂 | 第11-13页 |
·单一氧化物 | 第11-12页 |
·复合氧化物 | 第12-13页 |
·贵金属催化剂 | 第13-22页 |
·金催化剂 | 第13-14页 |
·Pt、Pd催化剂 | 第14-17页 |
·负载型瓦克催化剂 | 第17-22页 |
·本文选题和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4-30页 |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24-25页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实验用气体 | 第24-25页 |
·实验仪器 | 第25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5-26页 |
·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OES) | 第25页 |
·低温氮气吸、脱附 | 第25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25-26页 |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6页 |
·X射线能谱仪(EDS) | 第26页 |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26页 |
·原位红外漫反射(in situ DRIFTS) | 第26页 |
·密度泛函(DFT)计算细节 | 第26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7页 |
·传统浸渍法 | 第27页 |
·络合NH_3浸渍法 | 第27页 |
·两步浸渍法 | 第27页 |
·改性氧化铅载体的制备 | 第27页 |
·催化剂反应性能评价 | 第27-30页 |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27-28页 |
·催化剂动力学测试 | 第28-30页 |
第3章 两步浸渍法制备Pd-Cl-Cl_x/Al_2O_3催化剂及制备条件的优化 | 第30-38页 |
·引言 | 第30页 |
·活性铜物种的确定 | 第30-31页 |
·制备溶剂的影响 | 第31-33页 |
·溶剂对铜的影响 | 第31-32页 |
·溶剂对钯的影响 | 第32-33页 |
·助剂对催化剂的影响 | 第33-34页 |
·焙烧温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铜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催化剂载体的改性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两步浸渍法制备Pd-Cl-Cl_x/Al_2O_3催化剂的性能研究 | 第38-49页 |
·引言 | 第38页 |
·制备方法对催化剂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水汽含量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CO浓度对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反应动力学表征 | 第41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41-45页 |
·组成与比表面积测定 | 第41-42页 |
·XRD、TEM表征 | 第42-43页 |
·H_2-TPR表征 | 第43-45页 |
·in situ DRIFTS表征与CO吸附研究 | 第45-48页 |
·表面催化反应的in situ DRIFTS光谱研究 | 第45-46页 |
·DFT研究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两步浸渍法制备Pd-Cl-Cl_x/Al_2O_3催化剂失活机理研究 | 第49-55页 |
·引言 | 第49页 |
·不同水汽含量下PCC-TI/ethanol性能研究 | 第49-50页 |
·催化剂失活前后表征 | 第50-53页 |
·EDS和BET表征 | 第50页 |
·XRD和TEM表征 | 第50-52页 |
·in situ DRIFTS研究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