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阿拉尔垦区矮化密植枣园红枣黑斑病发病规律的初步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第一章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阿拉尔垦区矮化密植枣园简介 | 第10页 |
| ·红枣黑斑病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红枣黑斑病的发现及危害 | 第10-11页 |
| ·红枣黑斑病的症状 | 第11页 |
| ·红枣黑斑病的病原学研究 | 第11页 |
| ·红枣黑斑病的流行学研究 | 第11-12页 |
| ·链格孢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链格孢的形态学分类 | 第12页 |
| ·链格孢生物学特性 | 第12页 |
| ·链格孢寄主范围 | 第12-14页 |
| ·链格孢在果实上的潜伏侵染特性 | 第14页 |
| ·链格孢致病机制 | 第14页 |
| ·阿拉尔垦区红枣黑斑病综合防治和预测预报研究展望 | 第14-17页 |
| ·红枣黑斑病综合防治措施 | 第14-15页 |
| ·病原菌分生孢子扩散的研究 | 第15-16页 |
| ·红枣黑斑病短期、中长期预测模型的研究 | 第16-17页 |
| 第二章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供试材料 | 第17页 |
| ·试验地点 | 第17页 |
|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17页 |
| ·资料来源 | 第17页 |
| ·试验内容 | 第17-22页 |
| ·红枣黑斑病发生及危害情况调查 | 第17-18页 |
| ·红枣黑斑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 第18页 |
| ·红枣黑斑病菌分生孢子扩散动态的研究 | 第18-19页 |
| ·病原菌田间繁殖条件的研究 | 第19页 |
| ·红枣黑斑病侵染时期的研究 | 第19页 |
| ·红枣黑斑病发病条件的研究 | 第19-20页 |
| ·红枣黑斑病流行因子分析 | 第20-21页 |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1-22页 |
| 第三章结果与分析 | 第22-30页 |
| ·红枣黑斑病发生情况 | 第22页 |
| ·症状及危害 | 第22页 |
| ·枣花感病对落花和坐果的影响 | 第22页 |
| ·枣果成熟期红枣黑斑病发生情况 | 第22页 |
| ·红枣黑斑病初侵染源 | 第22-23页 |
| ·红枣黑斑病菌分生孢子扩散动态 | 第23-27页 |
| ·孢子全天扩散动态 | 第23页 |
| ·孢子空间分布动态 | 第23页 |
| ·分生孢子季节流行动态及其影响因素 | 第23-26页 |
| ·分生孢子扩散与田间病情关系 | 第26-27页 |
| ·病原菌田间繁殖和传播 | 第27页 |
| ·红枣黑斑病侵染时期 | 第27-28页 |
| ·枣花感病的初发期 | 第27页 |
| ·枣果侵染时期 | 第27-28页 |
| ·红枣黑斑病发病条件 | 第28-29页 |
| ·品种抗病性 | 第28页 |
| ·气象因素与黑斑病发生关系 | 第28页 |
| ·果实成熟度与黑斑病发生关系 | 第28页 |
| ·田间灌水措施与黑斑病发生关系 | 第28-29页 |
| ·修剪模式与黑斑病发生关系 | 第29页 |
| ·红枣黑斑病流行因子 | 第29-30页 |
| 第四章结论与讨论 | 第30-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 附录试验图片 | 第35-38页 |
| 致谢 | 第38-39页 |
| 作者简 介 | 第39-40页 |
| 导师评阅表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