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 第13-18页 |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2. 极化SAR的基础理论 | 第20-33页 |
·目标极化散射特性的表征 | 第20-24页 |
·散射矩阵 | 第20-22页 |
·Stokes矩阵 | 第22页 |
·极化散射矩阵的矢量化 | 第22-23页 |
·极化协方差矩阵和相关矩阵 | 第23-24页 |
·常规极化参数 | 第24-27页 |
·雷达后向散射系数 | 第24-26页 |
·极化合成参数 | 第26-27页 |
·极化目标分解参数 | 第27-32页 |
·Pauli分解 | 第28页 |
·Freeman-Durden分解 | 第28-29页 |
·Yamaguchi分解 | 第29-30页 |
·Cloude分解 | 第30-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林火燃烧前后散射特性分析 | 第33-57页 |
·研究区概况与实验数据 | 第33-35页 |
·研究区位置与实验数据 | 第33-34页 |
·研究辅助数据 | 第34-35页 |
·数据预处理 | 第35-43页 |
·辐射定标 | 第35-36页 |
·图像配准 | 第36-37页 |
·去噪滤波 | 第37-39页 |
·去定向角 | 第39-43页 |
·林火燃烧前后散射特性对比分析 | 第43-52页 |
·后向散射强度变化 | 第44-48页 |
·去极化作用变化 | 第48-50页 |
·散射机制变化 | 第50-52页 |
·燃烧区内部散射特性分析 | 第52-55页 |
·不同坡向对比 | 第54-55页 |
·不同植被类型对比 | 第55页 |
·不同燃烧强度对比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4. 变化检测方法提取林火燃烧面积 | 第57-67页 |
·变化检测方法理论 | 第57-61页 |
·差异图像构建方法 | 第57-58页 |
·变化区域提取方法 | 第58-61页 |
·精度评价 | 第61页 |
·变化检测方法提取燃烧面积实验 | 第61-66页 |
·差异图像生成 | 第61-62页 |
·差异图像对比 | 第62-63页 |
·变化区域提取 | 第63页 |
·燃烧区提取 | 第63-64页 |
·精度评价结果 | 第64-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图像分类方法提取林火燃烧面积 | 第67-82页 |
·SVM分类理论 | 第67-73页 |
·SVM分类的基本原理 | 第67-70页 |
·SVM松弛理论 | 第70-72页 |
·SVM分类决策和核函数选取 | 第72页 |
·核函数参数和惩罚因子选取 | 第72-73页 |
·SVM分类提取燃烧面积实验 | 第73-77页 |
·基于林火前后的单极化通道数据提取林火燃烧面积 | 第73-75页 |
·基于林火后的全极化数据提取林火燃烧面积 | 第75-76页 |
·基于林火前后的全极化数据提取林火燃烧面积 | 第76-77页 |
·基于不同数据的燃烧面积提取结果对比 | 第77-78页 |
·单极化通道数据提取结果与全极化数据提取结果对比 | 第77页 |
·火后全极化数据提取结果与林火前后全极化数据提取结果对比 | 第77-78页 |
·分类结果与参考数据对比分析 | 第78-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结论 | 第82页 |
·展望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90页 |
作者简历 | 第90-9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