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绪论 | 第13-16页 |
第一章 我国交通肇事罪的立法缺陷 | 第16-26页 |
一、我国交通肇事罪的立法过于单薄 | 第16-17页 |
二、我国交通肇事罪逃逸行为没有单独入罪 | 第17-19页 |
三、我国交通肇事罪的共犯问题缺乏规制 | 第19-20页 |
四、我国交通肇事罪缺乏辅助罪名的配 | 第20-22页 |
五、我国交通肇事罪的法定刑配置存在缺陷 | 第22-26页 |
(一)我国交通肇事罪的定罪起点过高且法定刑起点过低 | 第22-23页 |
(二)我国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中存在以财产性代替自由刑、以民事责任代替刑事责任的不当情形 | 第23-24页 |
(三)我国交通肇事罪缺乏剥夺驾驶资格刑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我国交通肇事罪立法缺陷的成因分析 | 第26-34页 |
一、粗线条式的立法理念使交通肇事罪在立法上存在“真空地带 | 第26-27页 |
二、部分量刑情节与定罪情节存在混淆 | 第27-28页 |
三、我国交通肇事罪犯罪主观方面的规定无法完全覆盖现实案例 | 第28-29页 |
四、缺乏业务过失等基础理论的引导 | 第29-31页 |
五、繁冗的司法解释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发展 | 第31-34页 |
第三章 我国交通肇事罪的立法完善 | 第34-46页 |
一、我国刑法应当细化交通肇事罪的相关规定 | 第34-37页 |
二、我国刑法应当明确区分定罪情节和量刑情节 | 第37-39页 |
三、我国刑法应当考虑将部分故意形态引入交通肇事罪 | 第39-40页 |
四、我国刑法应当尽快规定不救助罪和不及时救助罪 | 第40-42页 |
五、我国刑法应当独立规定业务过失行为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个人简介及在校期间科研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