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湖泊、水库论文

汾河水库富营养化演变机理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4页
第一章 概述第14-24页
   ·引言第14-15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页
   ·研究现状第15-20页
     ·水动力模型第15-16页
     ·水质模型第16-17页
     ·富营养化机理第17-18页
     ·富营养化模型第18-20页
   ·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0-24页
     ·研究内容第20-21页
     ·技术路线第21-24页
第二章 水库基础理论第24-42页
   ·水库水流特征第24页
   ·水库水质特点第24页
   ·水库水动力模型第24-27页
     ·三维水动力模型第25-27页
     ·二维水动力模型第27页
   ·水库水质模型第27-28页
     ·三维水质模型第27-28页
     ·二维水质模型第28页
   ·水库富营养化主要生命过程第28-42页
     ·浮游植物碳第28-30页
     ·浮游植物氮第30-31页
     ·浮游植物磷第31页
     ·叶绿素a浓度第31-32页
     ·浮游动物第32-33页
     ·腐质碳第33-34页
     ·腐质氮第34-35页
     ·腐质磷第35页
     ·无机氮第35-37页
     ·无机磷第37-38页
     ·溶解氧第38-39页
     ·底栖植物碳第39-42页
第三章 耦合模型构建第42-58页
   ·耦合模型建立第42-44页
   ·耦合模型求解第44-51页
     ·模型解法第44-46页
     ·模型算法第46-49页
     ·求解数值的积分方法第49-51页
   ·模型参数与定解条件第51-58页
     ·模型参数第51-55页
     ·定解条件第55-58页
第四章 汾河水库富营养化数值模拟第58-88页
   ·区域概况第58-62页
     ·地理位置第58页
     ·气候特点第58-61页
     ·入流与出流方式第61-62页
     ·入流水质第62页
   ·汾河水库富营养化耦合模型建立第62-72页
     ·边界范围确定第62-63页
     ·网格系统建立第63-64页
     ·数值地形获取第64-65页
     ·模型元素第65-67页
     ·模型参数第67-72页
   ·率定验证第72-74页
   ·水动力模拟及结果分析第74-78页
     ·水动力因子选取第74-75页
     ·结果图示第75-78页
     ·结果分析第78页
   ·富营养化模拟及结果分析第78-88页
     ·输出因子选取第78-79页
     ·结果图示第79-86页
     ·结果分析第86-88页
第五章 汾河水库富营养化评价及机理分析第88-94页
   ·富营养化评价第88-92页
     ·评价方法第88-89页
     ·分级依据第89页
     ·营养状态评价第89-92页
   ·富营养化机理分析第92-94页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第94-98页
   ·结论第94-96页
   ·建议第96-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2页
致谢第102-104页
本人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重金属对水泥固化污染土工程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吡啶反硝化降解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