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明清北京护城河恢复与保护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5页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7-8页
     ·理论意义第7-8页
     ·实践意义第8页
   ·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第8-11页
     ·有关护城河历史沿革的研究第9页
     ·有关我国护城河更新与改造方法的研究第9-10页
     ·北京护城河规划设计实践第10页
     ·研究总结第10-11页
   ·研究对象及主要内容第11页
   ·相关概念解析第11-12页
   ·研究创新点第12-13页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13-15页
2 北京护城河历史沿革第15-21页
   ·北京护城河的历史沿革第15-17页
     ·北京城市格局的变迁第15页
     ·北京护城河的演变第15-17页
   ·近代的破坏与填埋改建第17-18页
   ·现代的保护与恢复第18-21页
     ·已实施的保护及恢复内容第18-19页
     ·对实施结果的评价第19-20页
     ·远期的保护及恢复预案第20-21页
3 明清北京护城河整体恢复研究第21-46页
   ·必要性论证第21-23页
     ·外因: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及建设世界城市的必然要求第21页
     ·内因:自身具备经济、生态、社会民生等方面价值第21-23页
   ·可行性论证第23-30页
     ·恢复依据与原则第23页
     ·分段潜力评估第23-30页
     ·恢复思路与目标第30页
   ·整体恢复策略第30-46页
     ·恢复时序第30-31页
     ·前三门段恢复措施第31-35页
     ·内城西段恢复措施第35-39页
     ·内城东段恢复措施第39-43页
     ·功能利用方式第43-44页
     ·展陈方案第44-45页
     ·管理手段第45-46页
4 以前三门段护城河恢复为例的河域空间研究第46-55页
   ·恢复理念更新第46-48页
   ·恢复尺度量化第48-50页
     ·人的视觉特征第48-49页
     ·绿化带空间尺度的量化第49页
     ·水岸空间尺度的量化第49-50页
   ·驳岸形式第50-52页
   ·交通可达性第52-54页
     ·与现状城市道路的衔接第53页
     ·步行系统在河域周边范围内的延展第53-54页
   ·可识别性特色塑造第54-55页
5 结论与展望第55-58页
   ·阶段成果第55-56页
   ·存在的不足第56-57页
   ·感想与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附录第60-62页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2-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细粒尾矿坝浸润线分布特点对其安全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雨水就地处理的场地规划研究--以北京居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