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

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下的《蓝灯》

致谢第1-5页
中文摘要第5-6页
阿拉伯文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9页
 1、哈纳·米纳及其长篇小说《蓝灯》简介第9-12页
   ·哈纳·米纳生平简介第9-11页
   ·《蓝灯》主要情节简介第11-12页
 2、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概述第12-17页
   ·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第12-13页
   ·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的核心概念第13-15页
   ·《蓝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7页
 3、以后殖民生态批评理论研究《蓝灯》的可行性第17-19页
第一章 自然生态的失衡第19-24页
   ·自然环境的恶化第19-21页
   ·渔业资源的日益匮乏第21-24页
第二章 社会生态的失衡第24-50页
   ·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第24-36页
     ·殖民者与原住民的关系第24-29页
     ·当地权势者与原住民的关系第29-36页
   ·社会环境的恶化第36-44页
     ·战前之乐:自由、快乐的“天堂”第36-38页
     ·战中之苦:穷困、失业的“失乐园”第38-44页
   ·人与土地之间关系的失衡第44-50页
     ·“无家可归”:被掠夺的土地第45-48页
     ·“有家难归”:被侵占的家园第48-50页
第三章 精神生态的失衡第50-62页
   ·被剥削的“他者”:街区民众的牛马生活第50-52页
   ·“伤痕累累”的女性:街区女人们的艰难生活第52-58页
   ·被分裂的人性:法里斯的悲剧人生第58-62页
第四章 重返和谐的路径第62-68页
   ·众志成城:重返和谐的不竭动力第62-65页
   ·解决土地问题:“他者”抗争取胜的关键第65-68页
结语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件:《蓝灯》中主要人物简介第72-77页
附录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极夏彦的“共同幻想”世界--以京极堂系列为中心
下一篇:舒克申短篇小说中的精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