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活氯化汞催化剂的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氯乙烯 | 第10-11页 |
| ·氯化汞 | 第11-12页 |
| ·乙炔法制氯乙烯 | 第12-19页 |
| ·氯化汞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 第12-13页 |
| ·反应机理 | 第13-15页 |
| ·反应温度 | 第15-16页 |
| ·原料气的要求 | 第16-17页 |
| ·乙炔法生产氯乙烯工艺 | 第17-19页 |
| ·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 第19-21页 |
| ·乙炔法应用前景 | 第19-20页 |
| ·我国汞资源现状 | 第20-21页 |
| ·氯化汞催化剂及发展现状 | 第21页 |
| ·失活氯化汞催化剂的研究 | 第21-25页 |
| ·汞流失的研究 | 第21-22页 |
| ·废弃氯化汞催化剂的处理 | 第22-25页 |
| ·失活催化剂的一般再生方法方法 | 第25页 |
| ·钴钼系催化剂再生方法 | 第25页 |
| ·TiO_2光催化剂的一般再生方法 | 第25页 |
| ·FC-28 型催化剂再生研究 | 第25页 |
| ·论文的研究意义与内容 | 第25-28页 |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8-34页 |
| ·实验器材及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 ·实验材料 | 第29页 |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29-31页 |
| ·热重分析 | 第29页 |
| ·元素含量分析 | 第29-30页 |
|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 | 第30页 |
| ·X 射线衍射(XRD) | 第30页 |
| ·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 | 第30-31页 |
| ·催化剂汞流失实验 | 第31-32页 |
| ·汞流失实验装置 | 第31页 |
| ·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 ·原位红外实验步骤 | 第32-34页 |
| 第3章 新鲜与失活催化剂的表征对比研究 | 第34-44页 |
| ·热重分析 | 第34-35页 |
| ·元素含量分析 | 第35-36页 |
| ·比表面积分析 | 第36页 |
| ·孔径及孔结构分析 | 第36-37页 |
| ·催化剂中汞价态的研究 | 第37-40页 |
| ·X 射线衍射(XRD)分析 | 第37-38页 |
| ·XPS 分析 | 第38-40页 |
| ·扫描电镜及背散射分析 | 第40-42页 |
| ·小结 | 第42-44页 |
| 第4章 催化剂中汞流失研究 | 第44-52页 |
| ·新鲜、失活和回收活性炭的对比研究 | 第44-46页 |
| ·热重分析 | 第44-45页 |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 | 第45页 |
| ·元素含量 | 第45-46页 |
| ·新鲜催化剂汞流失实验分析 | 第46-48页 |
| ·热重分析 | 第46-47页 |
| ·比表面积分析 | 第47-48页 |
| ·相同温度不同时间新鲜催化剂热处理实验 | 第48页 |
| ·失活催化剂汞流失实验分析 | 第48-51页 |
| ·热重分析 | 第49页 |
| ·比表面积及孔结构分析 | 第49-50页 |
| ·相同温度不同时间失活催化剂热处理实验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原位红外法考察催化剂的活性变化 | 第52-64页 |
| ·反应物以和产物红外谱图 | 第52-55页 |
| ·乙炔 | 第52-53页 |
| ·氯化氢 | 第53-54页 |
| ·产物氯乙烯 | 第54-55页 |
| ·温度对反应物吸附的影响 | 第55-58页 |
| ·对乙炔吸附的影响 | 第55-57页 |
| ·乙炔吸附状态随时间变化 | 第57-58页 |
| ·氯化氢吸附性能研究 | 第58页 |
| ·催化剂样品合成氯乙烯反应性能考察 | 第58-62页 |
| ·新鲜催化剂催化作用 | 第58-59页 |
| ·失活催化剂的反应效果 | 第59-60页 |
| ·汞流失催化剂与新鲜活性对比 | 第60-61页 |
| ·汞流失催化剂与失活催化剂活性对比 | 第61-62页 |
| ·小结 | 第62-64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