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前言 | 第8-14页 |
| ·选题依据 | 第8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页 |
| ·研究任务 | 第8-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 ·绝经后骨质疏松 | 第9-11页 |
| ·成脂相关蛋白与骨质疏松 | 第11-14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4-21页 |
| ·主要设备与试剂 | 第14-15页 |
| ·主要设备 | 第14-15页 |
| ·主要试剂 | 第15页 |
| ·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15-16页 |
| ·动物处理方案 | 第16-17页 |
| ·运动方案 | 第16页 |
| ·药物干预方案 | 第16-17页 |
| ·实验动物标本取材 | 第17页 |
| ·血清的采集和处理 | 第17页 |
| ·腹腔内脂肪和子宫的采集和处理 | 第17页 |
| ·骨组织的采集和处理 | 第17页 |
| ·骨髓细胞的采集和处理 | 第17页 |
| ·测试指标及方法 | 第17-20页 |
| ·一般指标的检测 | 第17页 |
| ·血清脂质含量的检测 | 第17页 |
| ·骨组织骨生物力学和骨微结构的检测 | 第17-18页 |
| ·骨组织学形态的检测 | 第18-19页 |
| ·骨髓细胞油红0染色 | 第19页 |
| ·western bloting检测骨组织成脂蛋白表达 | 第19-20页 |
|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 3 实验结果 | 第21-46页 |
| ·一般观测指标 | 第21-24页 |
| ·体重变化 | 第21-22页 |
| ·子宫重量 | 第22-23页 |
| ·腹腔内脂肪重量 | 第23-24页 |
| ·血脂 | 第24-25页 |
| ·骨组织骨生物力学结构与微结构 | 第25-34页 |
| ·骨组织骨生物力学 | 第25-30页 |
| ·骨组织骨微结构 | 第30-34页 |
| ·胫骨和第二腰椎骨组织学形态 | 第34-37页 |
| ·胫骨骨组织学形态 | 第34-36页 |
| ·第二腰椎骨组织学形态 | 第36-37页 |
| ·骨髓细胞染色 | 第37-38页 |
| ·相关蛋白表达 | 第38-46页 |
| ·PPARγ2蛋白表达 | 第38-41页 |
| ·PPARβ蛋白表达 | 第41-42页 |
| ·PGC-1蛋白表达 | 第42-44页 |
| ·FABP4蛋白表达 | 第44-46页 |
| 4 分析讨论 | 第46-58页 |
| ·一般观测指标的变化 | 第46-48页 |
| ·体重的变化 | 第46页 |
| ·大鼠子宫重量的变化 | 第46-47页 |
| ·大鼠腹腔内脂肪重量的变化 | 第47-48页 |
| ·大鼠血脂变化 | 第48-49页 |
| ·骨微结构和强度的变化 | 第49-51页 |
| ·骨组织骨生物力学变化 | 第49-50页 |
| ·骨组织骨微结构变化 | 第50-51页 |
| ·骨组织形态变化 | 第51-52页 |
| ·骨髓细胞 | 第52-53页 |
| ·成脂相关蛋白 | 第53-58页 |
| ·不同干预疗法对骨髓细胞及骨组织PPARγ2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53-54页 |
| ·不同干预疗法对骨组织PPARβ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54-55页 |
| ·不同干预疗法对骨髓细胞和骨组织PGC-1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55-56页 |
| ·不同干预疗法对骨组织FABP4蛋白表达的变化 | 第56-58页 |
| 5 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