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马鞍山市和睦山铁矿特征和成因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2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 第11-14页 |
·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 第14-18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存在问题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和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主要工作 | 第19-20页 |
·主要研究成果和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 | 第22-31页 |
·地层 | 第24-27页 |
·构造 | 第27-28页 |
·岩浆岩 | 第28-30页 |
·火山岩 | 第28-29页 |
·侵入岩 | 第29-30页 |
·矿产资源 | 第30-31页 |
第3章 矿区地质 | 第31-41页 |
·地层 | 第32-34页 |
·中三叠统周冲村组 | 第32-33页 |
·上三叠统黄马青组 | 第33-34页 |
·构造 | 第34-38页 |
·褶皱 | 第35页 |
·断裂 | 第35-38页 |
·侵入岩 | 第38-41页 |
·闪长岩 | 第38页 |
·闪长玢岩岩脉 | 第38-40页 |
·辉绿岩岩脉 | 第40-41页 |
第4章 矿床地质 | 第41-55页 |
·矿体 | 第41-43页 |
·矿石 | 第43-47页 |
·矿石结构与构造 | 第43-45页 |
·矿石类型与矿物组合 | 第45-47页 |
·围岩蚀变 | 第47-52页 |
·蚀变类型 | 第47页 |
·蚀变分带 | 第47-52页 |
·成矿期次与成矿阶段 | 第52-55页 |
·成矿早期 | 第52页 |
·成矿期 | 第52-53页 |
·成矿晚期 | 第53-55页 |
第5章 矿物学 | 第55-74页 |
·岩浆岩 | 第55-57页 |
·角闪石 | 第55-56页 |
·斜长石 | 第56-57页 |
·蚀变岩 | 第57-68页 |
·磷灰石 | 第57-62页 |
·金云母 | 第62-67页 |
·阳起石 | 第67-68页 |
·矿石 | 第68-74页 |
·磁铁矿 | 第68-74页 |
第6章 矿床地球化学 | 第74-81页 |
·主量元素 | 第74-77页 |
·地层 | 第74页 |
·岩浆岩 | 第74-76页 |
·蚀变岩和矿石 | 第76-77页 |
·微量元素 | 第77-79页 |
·地层 | 第77页 |
·岩浆岩 | 第77-78页 |
·蚀变岩和矿石 | 第78-79页 |
·稀土元素 | 第79-81页 |
·地层 | 第79页 |
·岩浆岩 | 第79-80页 |
·蚀变岩和矿石 | 第80-81页 |
第7章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 | 第81-90页 |
·流体包裹体特征 | 第81-88页 |
·流体包裹体岩相学 | 第81-84页 |
·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成分 | 第84页 |
·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 | 第84-87页 |
·流体压力计算 | 第87-88页 |
·稳定同位素特征 | 第88-90页 |
·氢氧同位素 | 第88-89页 |
·硫、铅同位素 | 第89-90页 |
第8章 矿床成因 | 第90-111页 |
·成岩成矿时代 | 第90-92页 |
·成岩时代 | 第90-91页 |
·成矿时代 | 第91-92页 |
·构造背景与岩浆岩成因 | 第92-94页 |
·成矿物质来源 | 第94-97页 |
·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 | 第97-101页 |
·成矿流体来源 | 第97-98页 |
·成矿流体性质和演化 | 第98-101页 |
·元素地球化学剖面及元素迁移 | 第101-104页 |
·岩性组合分带 | 第101页 |
·矿物成分分带 | 第101-103页 |
·岩石化学分带 | 第103-104页 |
·矿床成因与成矿过程 | 第104-108页 |
·矿床成因 | 第104-105页 |
·成矿过程 | 第105-108页 |
·区域成矿作用对比和找矿潜力分析 | 第108-111页 |
·与宁芜地区其它类型玢岩矿床成矿作用对比 | 第108-109页 |
·与矽卡岩型铁矿成矿作用对比 | 第109-110页 |
·找矿标志 | 第110-111页 |
第9章 结论 | 第111-112页 |
致谢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27页 |
附表 | 第127-158页 |
简历 | 第1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