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政策的营销推广机制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价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和评价 | 第12-14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和评价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 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6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 ·私人产品与公共产品的区别 | 第17页 |
| ·环境政策的涵义 | 第17-18页 |
| ·营销的涵义 | 第18-19页 |
| ·环境政策营销 | 第19-20页 |
| ·公共政策执行理论 | 第20-22页 |
| ·公共政策执行的内涵 | 第20页 |
|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 | 第20-21页 |
| ·营销与政策执行过程的关系 | 第21-22页 |
| ·社会营销理论 | 第22-25页 |
| ·社会营销的特征 | 第23页 |
| ·社会营销的应用领域 | 第23-24页 |
| ·社会营销对环境政策执行的作用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3章 环境政策实施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6-37页 |
| ·环境政策实施的现状分析 | 第27-30页 |
| ·执行机构的设置概况 | 第27-28页 |
| ·执行方式的演进过程 | 第28-29页 |
| ·政策宣传的基本现状 | 第29-30页 |
| ·政策管理中的公众参与程度 | 第30页 |
| ·环境政策执行的困境 | 第30-33页 |
| ·执行机构的权责不匹配 | 第31页 |
| ·执行方式的选用不适当 | 第31-32页 |
| ·政策宣传的响应程度低 | 第32页 |
| ·政策管理的公众参与度差 | 第32-33页 |
| ·问题产生的根源分析 | 第33-36页 |
| ·忽视环境保护过程中的公众参与 | 第34页 |
| ·缺少健全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 第34-35页 |
| ·缺乏执行主体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意识 | 第35页 |
| ·忽略政策执行中营销理念的运用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4章 环境政策营销推广机制的要素分析 | 第37-52页 |
| ·环境政策营销推广的机制模型 | 第37-38页 |
| ·环境政策营销推广的营销环境分析 | 第38-40页 |
| ·宏观营销环境因素分析 | 第38-39页 |
| ·微观营销环境因素分析 | 第39-40页 |
| ·环境政策营销推广的主体 | 第40-42页 |
| ·环境政策营销的多元主体 | 第41-42页 |
| ·环境政策营销的政府主导 | 第42页 |
| ·环境政策营销推广的基础 | 第42-45页 |
| ·公众对环境改善的需求 | 第42-44页 |
| ·政府对环境治理的需求 | 第44-45页 |
| ·环境政策营销推广的目标顾客 | 第45-48页 |
| ·企业组织的自愿参与 | 第45-46页 |
| ·公众个体的积极响应 | 第46-47页 |
| ·非政府组织的深度配合 | 第47页 |
| ·政策执行人员的准确实施 | 第47-48页 |
| ·环境政策营销推广的传播渠道选择 | 第48-51页 |
| ·环境政策营销的大众媒介渠道 | 第49-50页 |
| ·环境政策营销的网络媒介渠道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5章 限塑政策营销推广的案例分析 | 第52-65页 |
| ·限塑政策的出台背景 | 第52-53页 |
| ·限塑政策的执行概况 | 第53-60页 |
| ·执行流程繁琐复杂 | 第53-54页 |
| ·执行效果亟待提高 | 第54-58页 |
| ·执行中存在的主客观问题 | 第58-60页 |
| ·限塑政策执行的结果分析 | 第60-61页 |
| ·限塑政策的营销推广机制建议 | 第61-64页 |
| ·明确执行主体的责任与配合 | 第61-62页 |
| ·提高目标顾客的参与度 | 第62-63页 |
| ·扩展营销渠道的传播深度 | 第63-64页 |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 附录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