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历 | 第1-6页 |
摘要 | 第6-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6-23页 |
1. 实验对象 | 第16-18页 |
2. 仪器设备与实验方法 | 第18-23页 |
结果 | 第23-33页 |
1.受试对象的基本临床资料 | 第23-24页 |
2. PCT在血流感染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不同组患者血清PCT表达水平的比较 | 第24-25页 |
·PCT诊断血流感染效能的评价 | 第25-26页 |
3. PCT在脓毒症、SIRS患者中的应用 | 第26-27页 |
·PCT在不同组表达水平 | 第26页 |
·PCT诊断脓毒症的阳性率 | 第26-27页 |
4. 有转移和无转移肿瘤患者PCT水平比较 | 第27-28页 |
5. 96小时后血清PCT水平的变化情况 | 第28-29页 |
6. PCT区分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能力 | 第29-33页 |
·细菌分布特点 | 第29页 |
·革兰氏阴性菌组、革兰氏阳性菌组细菌分布情况 | 第29-31页 |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在不同组表达情况 | 第31-32页 |
·利用ROC曲线评价血流感染中PCT对不同类型细菌鉴别能力 | 第32-33页 |
讨论 | 第33-39页 |
1. 概述 | 第33-34页 |
2. PCT与发热的NNCPs血流感染的关系 | 第34-35页 |
3. PCT诊断发热的NCCPs血流感染的临界值 | 第35页 |
4. PCT指导发热的NCCPs抗生素的应用 | 第35-36页 |
5. PCT区分发热的NCCPs脓毒症、SIRS、无细菌感染无SIRS的能力 | 第36-37页 |
6. PCT鉴别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能力 | 第37-38页 |
7. 研究小结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 | 第44-46页 |
英文缩略词表 | 第46-48页 |
综述 | 第48-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5-66页 |
附件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