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天然萘醌色素 | 第9-10页 |
| ·萘醌色素简介 | 第9页 |
| ·萘醌及其衍生物的结构 | 第9-10页 |
| ·萘醌色素的理化性质简介 | 第10页 |
| ·平面刚性分子与DNA的作用 | 第10-13页 |
| ·一些萘醌衍生物的生理活性和毒性(机理)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 ·萘醌衍生物与DNA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结合饱和值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简介 | 第16-17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二章 指甲花醌的潜在毒性机理研究及毒性评价 | 第17-41页 |
| ·引言 | 第17-18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18-20页 |
| ·实验试剂 | 第18页 |
| ·实验仪器 | 第18页 |
| ·储备溶液配制方法 | 第18-20页 |
| ·实验方法 | 第20-22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20页 |
| ·双荧光探针法推测指甲花醌与DNA的作用 | 第20-21页 |
| ·黏度测定 | 第21页 |
| ·电化学方法测定指甲花醌与DNA的作用 | 第21-22页 |
| ·共振散射法测定指甲花醌与DNA的作用并评价其毒性大小 | 第2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22-40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22-24页 |
| ·双荧光探针法测定指甲花醌与DNA的作用 | 第24-26页 |
| ·黏度测定 | 第26-27页 |
| ·电化学方法测定指甲花醌与DNA的作用 | 第27-29页 |
| ·共振散射法测定指甲花醌与DNA的作用并评价其毒性大小 | 第29-40页 |
| ·本章结论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乙酰紫草素的潜在毒性机理研究及毒性评价 | 第41-59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41-42页 |
| ·实验试剂 | 第41-42页 |
| ·实验仪器 | 第42页 |
| ·储备溶液配制方法 | 第42页 |
| ·实验方法 | 第42-43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42页 |
| ·双荧光探针法推测乙酰紫草素与DNA的作用 | 第42-43页 |
| ·黏度测定 | 第43页 |
| ·电化学方法测定乙酰紫草素与DNA的作用 | 第43页 |
| ·共振散射法测定乙酰紫草素与DNA的作用 | 第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7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43-45页 |
| ·双荧光探针法推测乙酰紫草素与DNA的作用 | 第45-47页 |
| ·黏度测定 | 第47-48页 |
| ·电化学方法测定乙酰紫草素与DNA的作用 | 第48-49页 |
| ·共振散射法测定乙酰紫草素与DNA的作用并评价其毒性大小 | 第49-57页 |
| ·本章结论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萘茜的潜在毒性机理研究及毒性评价 | 第59-76页 |
| ·引言 | 第59页 |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59-60页 |
| ·实验试剂 | 第59-60页 |
| ·实验仪器 | 第60页 |
| ·储备溶液配制方法 | 第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60-61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60页 |
| ·双荧光探针法推测萘茜与DNA的作用 | 第60页 |
| ·黏度测定 | 第60页 |
| ·电化学方法测定萘茜与DNA的作用 | 第60页 |
| ·共振散射法测定萘茜与DNA的作用 | 第60-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75页 |
|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 第61-62页 |
| ·双荧光探针法推测萘茜与DNA的作用 | 第62-64页 |
| ·黏度测定 | 第64-65页 |
| ·电化学方法测定萘茜与DNA的作用 | 第65-67页 |
| ·共振散射法测定萘茜与DNA的作用并评价其毒性大小 | 第67-75页 |
| ·本章结论 | 第75-76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 ·结论 | 第76-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 | 第84-85页 |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