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髓生血颗粒治疗慢性髄劳病的临床疗效及对Th17细胞的影响
| 缩略语表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文献综述 | 第11-20页 |
| 1. 祖国医学对髓劳病的理解 | 第11-14页 |
|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 | 第11页 |
| ·病因病机 | 第11-12页 |
| ·中医辨证治疗 | 第12-13页 |
| ·中西医结合治疗 | 第13-14页 |
| 2.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 第14-18页 |
| ·病因研究的进展 | 第14页 |
| ·发病机制研究的进展 | 第14-16页 |
| ·现代医学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 3. Th17细胞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4. Th17细胞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 第19-20页 |
| 资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 2 诊断标准 | 第20页 |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0页 |
| ·中医证候判定标准 | 第20页 |
| 3 纳入、排除、剔除标准 | 第20-21页 |
| ·纳入标准 | 第20页 |
| ·排除标准 | 第20-21页 |
| ·剔除标准 | 第21页 |
| 4 治疗方法 | 第21页 |
| ·药物治疗 | 第21页 |
| ·一般治疗 | 第21页 |
| 5 观察指标 | 第21-24页 |
| ·临床症状 | 第21-22页 |
| ·外周血象 | 第22-23页 |
| ·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 | 第23-24页 |
| ·主要设备及试剂 | 第23页 |
| ·血清标本的取材 | 第23页 |
| ·FCM法检测Th17的步骤 | 第23-24页 |
| 6 疗效判定 | 第24页 |
| ·中医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 ·西医疗效判定标准 | 第24页 |
| 7 统计学处理 | 第24-25页 |
| 结果 | 第25-28页 |
| 1 治疗前后症状平均积分的比较 | 第25页 |
| 2 中医证候疗效 | 第25页 |
| 3 临床疗效 | 第25页 |
| 4 治疗前后外周血象的比较 | 第25-26页 |
| 5 治疗前后Th17细胞变化水平 | 第26-28页 |
| 讨论 | 第28-35页 |
| 1 补髓生血颗粒的提出 | 第28-30页 |
| 2 临床疗效分析 | 第30-33页 |
| 3 外周血Th17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关系 | 第33-34页 |
| 4 不足与展望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5-36页 |
| 致谢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2页 |
| 附图 | 第42-4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45-47页 |
| 个人简历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