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前言 | 第10-11页 |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1-23页 |
| 1. 古代医家对MUI的认识 | 第11-12页 |
| ·病名的追溯 | 第11页 |
| ·病因病机认识 | 第11-12页 |
| ·相关治疗方法的认识 | 第12页 |
| 2. 现代中医学对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疗进展 | 第12-17页 |
| 3. 现代医学对混合性尿失禁的研究进展 | 第17-22页 |
| ·混合性尿失禁的流行病学 | 第17页 |
| ·混合性尿失禁发病的危险因素 | 第17-19页 |
| ·混合性尿失禁的治疗 | 第19-22页 |
| 4. 总结 | 第22-23页 |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23-27页 |
| 1. 临床资料 | 第23-24页 |
| ·病例来源 | 第23页 |
| ·诊断标准 | 第23页 |
| ·纳入标准 | 第23-24页 |
| ·排除标准 | 第24页 |
| ·观察中止标准 | 第24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24-26页 |
| ·治疗方法 | 第24-25页 |
| ·疗效评估方法 | 第25-26页 |
| 3. 统计学方法 | 第26-27页 |
| 第三部分 结果与讨论 | 第27-36页 |
| 1. 病例入组情况 | 第27页 |
| 2.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 第27页 |
| 3. 治疗结果与分析 | 第27-31页 |
| ·两组混合性尿失禁患者72h尿失禁次数比较 | 第27-29页 |
| ·两组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漏尿程度比较 | 第29页 |
| ·两组混合性尿失禁患者日排尿频率分析 | 第29-30页 |
| ·两组混合性尿失禁患者尿失禁症状评分 | 第30页 |
| ·两组混合性尿失禁患者疗效分析 | 第30-31页 |
| ·不良反应观察 | 第31页 |
| 4. 讨论 | 第31-36页 |
| ·电针治疗MUI的选穴依据 | 第32-33页 |
| ·对照组药物和训练方法的选择 | 第33页 |
| ·电针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机理 | 第33-34页 |
| ·疗效分析 | 第34-35页 |
| ·不足与展望 | 第35-36页 |
| 结论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4页 |
| 附录 | 第44-47页 |
| 附录1:排尿日记卡 | 第44-45页 |
| 附录2: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简表 (ICIQ-SF) | 第45-47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