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发展轨迹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绪论 | 第10-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2页 |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 ·研究框架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 ·民生概述 | 第13-16页 |
| ·“民生”的定义 | 第13页 |
| ·“民生”思想的历史演进 | 第13-14页 |
|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 2 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 | 第16-22页 |
| ·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坚持把民生和政治相联系,从政治高度认识民生问题 | 第16-17页 |
| ·充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 第17页 |
| ·切实改善人民生活、关心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 第17-19页 |
| ·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的意义 | 第19-22页 |
| 3 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 | 第22-26页 |
| ·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 第22页 |
|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 第22-23页 |
| ·明确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新标准 | 第23页 |
| ·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的意义 | 第23-26页 |
| 4 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 | 第26-29页 |
| ·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6-28页 |
|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 | 第26页 |
| ·多种手段促民生 | 第26-27页 |
| ·多领域谋划民生 | 第27页 |
| ·以关心困难群体疾苦为民生要务 | 第27页 |
| ·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 第27-28页 |
| ·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民生目标 | 第28页 |
| ·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的意义 | 第28-29页 |
| 5 第四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 | 第29-33页 |
| ·第四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9-31页 |
| ·必须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民生问题 | 第29页 |
|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第29-30页 |
| ·坚持科学发展观、确立以人为本理念 | 第30页 |
|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 第30页 |
| ·以创业促进就业 | 第30页 |
| ·保障教育公平 | 第30-31页 |
| ·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 第31页 |
| ·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 第31页 |
| ·第四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的意义 | 第31-33页 |
| 6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建设思想的探索 | 第33-38页 |
|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民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3-36页 |
| ·学有所教 | 第33-34页 |
| ·劳有所得 | 第34页 |
| ·病有所医 | 第34-35页 |
| ·老有所养 | 第35-36页 |
| ·住有所居 | 第36页 |
| ·食有所安 | 第36页 |
| ·新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建设思想的发展与创新 | 第36-38页 |
| 7 结束语 | 第38-39页 |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1-42页 |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