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煤炭金融风险防范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关于煤炭金融市场的研究 | 第13-14页 |
·关于煤炭金融工具的研究 | 第14页 |
·关于煤炭金融风险防范的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主要工作和创新 | 第16-17页 |
第2章 煤炭金融相关理论 | 第17-26页 |
·煤炭金融的概念 | 第17-18页 |
·煤炭金融体系的构成 | 第18-23页 |
·煤炭金融的主体 | 第18-19页 |
·煤炭金融的客体 | 第19-20页 |
·煤炭金融工具 | 第20-23页 |
·煤炭金融的功能 | 第23-25页 |
·融资功能 | 第23-24页 |
·资源配置功能 | 第24-25页 |
·风险控制功能 | 第25页 |
·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煤炭金融风险分析 | 第26-32页 |
·煤炭金融风险的概念 | 第26页 |
·煤炭金融风险的形成 | 第26-30页 |
·煤炭企业产生的风险 | 第26-27页 |
·金融机构产生的风险 | 第27-28页 |
·政府产生的风险 | 第28-29页 |
·煤炭金融的关联风险 | 第29-30页 |
·煤炭价格产生的风险 | 第30页 |
·煤炭金融风险的相互传导机制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煤炭价格风险性特征实证分析 | 第32-39页 |
·GARCH 模型介绍 | 第32-33页 |
·GARCH 模型 | 第32-33页 |
·EGARCH 模型介绍 | 第33页 |
·变量选取与数据 | 第33-34页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4-35页 |
·波动聚集性分析 | 第35-36页 |
·非对称检验 | 第36-37页 |
·实证分析结果 | 第37-38页 |
·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山西煤炭金融及其风险的现实表现 | 第39-44页 |
·联盛集团资金链断裂危及整个山西金融生态圈 | 第39-41页 |
·山西联盛能源集团资金链断裂申请重组 | 第39-40页 |
·联盛集团引发金融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40页 |
·联盛事件的影响以及引发的思考 | 第40-41页 |
·同煤集团通过资本运作重组漳泽电力实现双赢 | 第41-43页 |
·同煤集团重组漳泽电力 | 第41-42页 |
·同煤集团应对煤炭金融风险的积极措施 | 第42-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6章 山西煤炭金融风险防范措施 | 第44-55页 |
·积极发展创新煤炭金融工具 | 第44-51页 |
·通过发展勘查金融工具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发展 | 第44页 |
·通过开采金融工具拓宽融资渠道 | 第44-46页 |
·使用深加工金融工具破解环境污染难题 | 第46-47页 |
·引入运输金融工具提高运输效率 | 第47-48页 |
·发展交易金融工具降低价格波动的影响 | 第48-51页 |
·煤炭企业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51-52页 |
·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 第51页 |
·健全风险防范体系,实行全面风险管理 | 第51-52页 |
·克服煤炭资源瓶颈,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 | 第52页 |
·加强人力资源管理 | 第52页 |
·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52-53页 |
·构建区域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 第52页 |
·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 | 第52-53页 |
·政府的风险防范措施 | 第53-54页 |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 第53页 |
·构建社会信用体系 | 第53页 |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 第53页 |
·深化民间资本引导 | 第53-54页 |
·加强对金融活动的监管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5-56页 |
1、结论 | 第55页 |
2、展望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