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 ·多相流测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 | 第9-11页 |
| ·油水两相垂直上升管流,含水率与持水率 | 第11页 |
| ·油田中油水两相流含水率测量技术研究概况 | 第11-15页 |
| ·微波式含水率仪器 | 第11-12页 |
| ·密度差含水率计 | 第12页 |
| ·放射性含水率仪器 | 第12页 |
| ·探针式持水率计 | 第12-13页 |
| ·分离式含水率仪器 | 第13页 |
| ·电容式含水率仪器 | 第13-14页 |
| ·电导式持水率计 | 第14-15页 |
|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高分辨率电导含水率计实验样机设计及电场分布研究 | 第16-28页 |
| ·仪器结构设计 | 第16-21页 |
| ·仪器进液口设计 | 第16-17页 |
| ·分流结构设计 | 第17页 |
| ·油滴在水中的受力分析 | 第17-21页 |
| ·传感器设计 | 第21-22页 |
| ·涡轮流量传感器设计 | 第21页 |
| ·含水率传感器的设计 | 第21-22页 |
| ·电路设计 | 第22页 |
| ·分流式电导含水率计的电场分布研究 | 第22-27页 |
| ·ANSYS 软件简介 | 第22-23页 |
| ·ANSYS 电场仿真 | 第23-27页 |
| ·小结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分流式电导含水率计的流场仿真研究 | 第28-41页 |
| ·FLUENT 仿真过程 | 第28-29页 |
| ·利用GAMBIT 建立计算模型 | 第28页 |
| ·模型建立后对其进行网格划分 | 第28页 |
| ·边界条件设置 | 第28-29页 |
| ·导出FLUENT 可读取的mesh 文件,待求解 | 第29页 |
| ·FLUENT 求解流程 | 第29-30页 |
| ·网格操作 | 第29页 |
| ·建立求解模型 | 第29-30页 |
| ·设置流体材料 | 第30页 |
| ·设置相 | 第30页 |
| ·设置边界条件 | 第30页 |
| ·用VOF 模型求解 | 第30页 |
| ·分流式高分率含水率计的探索性仿真结果与分析 | 第30-34页 |
| ·流场分布情况 | 第31-33页 |
| ·仿真数据图版与原阻抗仪器图版对比 | 第33-34页 |
| ·分流管位置优化仿真 | 第34-36页 |
| ·分流比优化仿真 | 第36-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分流式电导含水率计的动态实验研究 | 第41-58页 |
| ·多相流实验装置 | 第41-42页 |
| ·油水两相流模拟井的工艺流程[34] | 第42-43页 |
| ·实验数据采集装置 | 第43页 |
| ·实验可行性研究 | 第43-45页 |
| ·电导传感器响应研究 | 第43-44页 |
| ·涡轮响应研究 | 第44-45页 |
| ·分流式电导含水率计的动态响应规律研究 | 第45-54页 |
| ·涡轮响应的规律 | 第45-48页 |
| ·仪器含水率的响应规律研究 | 第48-49页 |
| ·含水率响应规律的重复性 | 第49-51页 |
| ·三支分流仪器测量的一致性 | 第51-52页 |
| ·仪器测量波动性 | 第52-53页 |
| ·仪器分流效果评价 | 第53-54页 |
| ·仪器测量精度的验证 | 第54-55页 |
| ·仪器分辨率的验证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分流式电导含水率计的现场试验研究 | 第58-63页 |
| ·现场试验情况 | 第58页 |
| ·现场试验效果 | 第58-62页 |
| ·流量测量情况分析 | 第58-59页 |
| ·全水值测量 | 第59-61页 |
| ·混相值测量 | 第61-62页 |
| ·解释结果 | 第62-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6-67页 |
| 致谢 | 第67-68页 |
| 大摘要 | 第68-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