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锂离子电池锡基负极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53页
 1. 引言第15-16页
 2. 锂离子电池简介第16-28页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第16-17页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第17-18页
   ·锂离子电池材料第18-28页
     ·正极材料第18页
     ·电解液和隔膜第18-19页
     ·负极材料第19-28页
 3. 锡基负极材料研究进展第28-40页
   ·金属锡材料第28-30页
   ·锡基合金第30-35页
     ·锡基二元合金第31-34页
     ·锡基多元合金第34-35页
     ·其它合金第35页
   ·锡-碳复合物第35-36页
   ·锡氧化物第36-39页
     ·简单氧化物第36-38页
     ·锡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第38页
     ·复合氧化物第38-39页
   ·其它第39-40页
 4. 本课题的设计思想和主要内容第40-42页
 参考文献第42-53页
第二章 实验第53-62页
 1. 主要试剂和仪器第53-55页
   ·主要试剂第53-54页
   ·主要仪器第54-55页
 2. 实验技术第55-61页
   ·粉末X-射线衍射第55-56页
   ·热重分析与微商热重法第56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第56页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56-57页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57页
   ·拉曼光谱第57页
   ·循环伏安法第57-58页
   ·恒流充放电第58页
   ·交流阻抗第58页
   ·控制电位电解第58-59页
   ·水热法第59-60页
   ·机械力化学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第三章 氢热还原制备Sn-Sb/C复合负极材料第62-78页
 1. 引言第62-63页
 2. 实验部分第63-64页
   ·材料制备第63页
   ·材料表征第63-64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4-75页
   ·SnSb-C复合物结构第64-65页
   ·SnSb-C复合物含碳量分析第65-66页
   ·Sn-Sb/C复合材料的形貌表征第66-68页
   ·Sn-Sb/C复合物电化学性能第68-71页
   ·碳含量对SnSb/C电化学性能影响第71-72页
   ·焙烧温度对SnSb/C电化学性能影响第72-75页
 4. 结论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78页
第四章 机械球磨法合成Sn/MgO/C复合负极材料第78-87页
 1. 引言第78-79页
 2. 实验部分第79-80页
   ·材料制备第79页
   ·材料表征第79-8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0-84页
   ·Sn/MgO/C复合材料结构分析第80-81页
   ·Sn/MgO/C复合材料形貌表征第81-82页
   ·Sn/MgO/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第82-84页
 4. 结论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87页
第五章 固态氧化物电解制备多孔Sn/SnSb负极第87-101页
 1. 引言第87-88页
 2. 实验部分第88-89页
   ·电极制备第88页
   ·电极表征第88-89页
 3. 结果与讨论第89-97页
   ·结构分析第89页
   ·固态氧化物电解还原机理第89-90页
   ·形貌表征第90-93页
   ·多孔Sn/SnSb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93-96页
   ·多孔Sn/SnSb电极性能与文献值对比第96-97页
 4. 结论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第六章 纳米锑掺杂二氧化锡用作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第101-118页
 1. 引言第101-102页
 2. 实验部分第102-103页
   ·材料制备第102页
   ·材料表征第102-10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03-115页
   ·Sb掺杂SnO_2复合物结构分析第103-104页
   ·Sb掺杂SnO_2纳米材料的元素价态分析第104-105页
   ·Sb掺杂SnO_2复合物形貌表征第105-108页
   ·Sb掺杂SnO_2复合物电化学性能第108-111页
   ·Sb掺杂SnO_2电极的交流阻抗研究第111-112页
   ·Sb掺杂SnO_2电极循环后扫描电镜第112-113页
   ·复合物电极性能与文献值对比第113-115页
 4. 结论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第七章 基于石墨烯夹层固定纳米SnO_2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第118-137页
 1. 引言第118-119页
 2. 实验部分第119-120页
   ·材料合成第119页
     ·硫酸插层氧化石墨的制备第119页
     ·石墨烯制备第119页
     ·二氧化锡-石墨烯复合物制备第119页
   ·材料表征第119-12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120-133页
   ·GCNSnO_2的制备方案第120-121页
   ·GCNSnO_2的结构分析第121-122页
   ·GCNSnO_2组分分析第122-125页
   ·GCNSnO_2复合物形貌表征第125-126页
   ·GCNSnO_2的电化学性能第126-129页
   ·锂离子在GCNSnO_2电极中扩散系数测定第129-130页
   ·GCNSnO_2材料的循环稳定性探究第130-132页
   ·GCNSnO_2材料中的容量贡献分析第132-133页
 4. 结论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7页
攻读博士期间已发表和已投的论文第137-138页
致谢第138页

论文共1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手性方酰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应用
下一篇:变性三螺旋β-葡聚糖的复性及其与DNA的相互作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