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1章 导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 ·国内研究述评 | 第13-15页 |
| ·内容框架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内容框架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 第2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财政责任相关理论基础 | 第17-24页 |
| ·新型城镇化概述 | 第17-19页 |
| ·新型城镇化内涵 | 第17-18页 |
| ·新型城镇化特征 | 第18-19页 |
| ·新型城镇化道路 | 第19页 |
|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财政责任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9-20页 |
| ·瓦格纳法则 | 第20页 |
| ·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 第20页 |
| ·库兹涅兹曲线与政府公共物品的供给 | 第20-21页 |
|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财政责任界定 | 第21-24页 |
| ·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财政责任理论界定 | 第21页 |
| ·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财政责任基本依据 | 第21-22页 |
| ·加快新型城镇化的财政责任具体界定 | 第22-24页 |
| 第3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财政责任演化分析 | 第24-30页 |
| ·改革开放以前的城镇化建设的财政责任 | 第24-25页 |
| ·改革开放以前的城镇化概况 | 第24页 |
| ·改革开放以前的城镇化建设的财政责任 | 第24-25页 |
| ·1978年至1995年:城镇化建设的政府财政责任 | 第25-26页 |
| ·1978年至1995年的城镇化概况 | 第25页 |
| ·1978年至1995年的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财政责任分析 | 第25-26页 |
| ·1996年以后:加速城镇化阶段 | 第26-28页 |
| ·1996年以后的加速城镇化的概况 | 第26页 |
| ·1996年以后的加速城镇化建设的财政责任分析 | 第26-28页 |
| ·目前城镇化建设中财政责任问题分析 | 第28-30页 |
| 第4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财政责任实证分析 | 第30-43页 |
| ·政府公共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城镇化的实证分析 | 第30-35页 |
| ·指标和数据的选取 | 第30-31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31-34页 |
| ·模型结果的经济分析 | 第34-35页 |
| ·政府财政支出结构影响城镇化进程的实证分析 | 第35-43页 |
| ·指标选取 | 第35-38页 |
| ·模型设定 | 第38页 |
| ·模型结果分析 | 第38-43页 |
| 第5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公共财政责任的政策建议 | 第43-47页 |
| ·完善公共财政资金筹措机制 | 第43-44页 |
|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第43页 |
| ·完善地方税体系 | 第43页 |
| ·建立规范透明的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 | 第43-44页 |
| ·优化公共财政支出结构 | 第44-45页 |
|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入力度,走集约、生态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第44-45页 |
| ·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走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第45页 |
| ·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走四化同步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 第45页 |
| ·提高公共财政资金支出的使用效率 | 第45-47页 |
| ·事前监督 | 第45-46页 |
| ·事中监督 | 第46页 |
| ·事后监督 | 第46-47页 |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 致谢 | 第52-53页 |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