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3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3-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5-30页 |
·燃料电池 | 第15-21页 |
·燃料电池简介 | 第15-16页 |
·燃料电池的分类、原理及应用 | 第16-21页 |
·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 第21页 |
·氢源 | 第21-23页 |
·甲醇转化制氢 | 第21-22页 |
·乙醇制氢 | 第22页 |
·汽油制氢 | 第22页 |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 | 第22-23页 |
·氨分解制氢 | 第23页 |
·氨分解制氢燃料电池的模拟技术进展 | 第23-24页 |
·氨分解制氢燃料电池单元操作的研究进展 | 第24-28页 |
·氨分解反应器单元 | 第24-25页 |
·烧氢反应器单元 | 第25页 |
·氢气分离单元 | 第25-27页 |
·氨吸附单元 | 第27-28页 |
·燃料电池单元 | 第28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8-30页 |
第3章 流程单元的模型化及系统化 | 第30-44页 |
·各单元反应物性数据 | 第30-31页 |
·气体粘度和热容 | 第30-31页 |
·固定床及换热器传热系数 | 第31页 |
·一维固定床氨分解及烧氢反应器模型 | 第31-34页 |
·固定床反应器结构及模型假定 | 第31-32页 |
·固定床反应器物料衡算方程 | 第32页 |
·氨分解和氢气燃烧反应器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 第32-33页 |
·固定床反应器能量衡算方程 | 第33-34页 |
·模型参数 | 第34页 |
·氢分离模型 | 第34-36页 |
·钯膜分离器的结构及模型假定 | 第34-35页 |
·钯膜分离器物料衡算方程 | 第35-36页 |
·模型参数 | 第36页 |
·氨吸附模型 | 第36-38页 |
·吸附模型及模型假定 | 第36-37页 |
·吸附模型物料衡算方程 | 第37页 |
·模型参数 | 第37-38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 | 第38-40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及模型假定 | 第38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方程 | 第38-39页 |
·模型参数 | 第39-40页 |
·辅助模型 | 第40页 |
·模型单元的连接 | 第40页 |
·流程单元模型的系统化 | 第40-44页 |
·流程图Ⅰ | 第41-42页 |
·流程图Ⅱ | 第42页 |
·流程图Ⅲ | 第42-43页 |
·流程图Ⅳ | 第43-44页 |
第4章 模型单元的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44-55页 |
·一维固定床氨分解及烧氢反应器模型结果与讨论 | 第44-47页 |
·操作温度对氨分解转化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原料气氢氨比对反应器操作温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分离模型结果与讨论 | 第47-50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47-48页 |
·内外压差的影响 | 第48-50页 |
·吸附模型结果与讨论 | 第50-51页 |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型结果与讨论 | 第51-55页 |
·温度的影响 | 第51-52页 |
·变负荷的影响 | 第52-55页 |
第5章 各流程模拟的分析比较与结果讨论 | 第55-65页 |
·流程单元的模拟操作参数 | 第55-56页 |
·原料气和换热器的操作参数 | 第55页 |
·流程操作的初始条件 | 第55-56页 |
·动态模拟的操作条件 | 第56页 |
·各流程的稳态模拟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56-60页 |
·换热器进出口温度,各流程耗电量及发电量的结果比较 | 第56-58页 |
·各流程的发电量分析讨论 | 第58-59页 |
·燃料电池及整个流程的能量利用率分析比较 | 第59-60页 |
·最优流程的稳态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60-62页 |
·反应器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60-61页 |
·分离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61-62页 |
·最优流程的能量损耗 | 第62-63页 |
·最优流程的动态模拟结果与讨论 | 第63-65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