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kW振冲器结构优化设计及其负载工况监测系统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国内外振冲法发展历程 | 第11页 |
·振冲法的分类 | 第11-13页 |
·振冲挤密法 | 第12页 |
·振冲置换法 | 第12-13页 |
·振冲法施工步骤 | 第13-15页 |
·施工前准备 | 第13-14页 |
·就位并启动振冲器 | 第14页 |
·填料 | 第14页 |
·质量检测 | 第14-15页 |
·振冲法的器具 | 第15-16页 |
·振冲器 | 第15页 |
·起吊机械 | 第15页 |
·运料机械 | 第15-16页 |
·供电系统 | 第16页 |
·供水系统 | 第16页 |
·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6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6-19页 |
2 振冲器 | 第19-25页 |
·我国振冲器发展综述 | 第19-20页 |
·振冲器的结构 | 第20-21页 |
·电动机 | 第20页 |
·振动器 | 第20-21页 |
·通水管 | 第21页 |
·减振器 | 第21页 |
·轴承 | 第21页 |
·振冲器的工作原理 | 第21-22页 |
·振冲器性能参数 | 第22-25页 |
3 机械优化设计 | 第25-29页 |
·优化设计的发展概况 | 第25页 |
·优化设计过程 | 第25-26页 |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26-29页 |
·设计变量 | 第26页 |
·目标函数 | 第26页 |
·约束条件 | 第26-27页 |
·优化设计问题一般数学形式 | 第27-29页 |
4 针对75kW振冲器力学分析与结构优化 | 第29-45页 |
·振冲器力学分析 | 第29-31页 |
·Solidworks三维建模 | 第31-35页 |
·偏心块建模过程 | 第31-32页 |
·振冲头建模过程 | 第32页 |
·其他部分建模过程 | 第32-35页 |
·75kW振冲器性能参数分析 | 第35-36页 |
·75kW振冲器理论优化分析 | 第36-38页 |
·下移振冲器棒壳的重心位置 | 第36-37页 |
·同时调整振冲器棒壳与偏心块的重心位置 | 第37-38页 |
·进一步结构优化探讨 | 第38-41页 |
·改变偏心距优化激振器的探究 | 第41-4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41-42页 |
·模型的求解 | 第42-43页 |
·模型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5 针对75kW振冲器试验优化分析 | 第45-67页 |
·研究内容 | 第45页 |
·振冲器性能参数分析研究 | 第45-47页 |
·振冲器电流、电压的测定 | 第45-46页 |
·振冲器零振幅点的测定 | 第46-47页 |
·测定振冲器最大振幅 | 第47页 |
·振冲器振动频率 | 第47页 |
·温升试验 | 第47页 |
·传感器的选择 | 第47-49页 |
·传感器的布置 | 第49-50页 |
·信号处理与分析 | 第50-53页 |
·信号处理 | 第50-52页 |
·信号分析 | 第52-53页 |
·位移的合成的研究 | 第53-58页 |
·试验模态分析研究 | 第58-67页 |
·试验模态分析一般步骤 | 第59页 |
·振冲器的试验模态分析 | 第59-67页 |
6 75kW振冲器负载工况分析系统 | 第67-81页 |
·虚拟仪器 | 第67-68页 |
·系统结构框架的搭建 | 第68-70页 |
·状态机 | 第68-69页 |
·事件结构 | 第69页 |
·基于事件的状态机结构 | 第69-70页 |
·数据采集 | 第70-71页 |
·试验模态分析模块 | 第71-72页 |
·振冲器参数分析模块 | 第72-74页 |
·振冲器负载工况监测模块 | 第74-76页 |
·达到密实时的工作电流 | 第74页 |
·每米桩柱的填料量 | 第74页 |
·轴承的温度 | 第74页 |
·程序实现 | 第74-76页 |
·系统其他功能模块 | 第76-81页 |
·用户管理功能 | 第76-77页 |
·数据管理功能 | 第77-79页 |
·检测报警功能 | 第79-80页 |
·生成报表功能 | 第80页 |
·程序面板 | 第80-81页 |
7 总结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9-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