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页 |
第二节 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第四节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五节 资料来源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布洛陀文化的界定与现状 | 第16-29页 |
第一节 布洛陀文化的学理界定 | 第16-19页 |
一、 麽经布洛陀 | 第16-17页 |
二、 布洛陀史诗 | 第17-18页 |
三、 布洛陀文化 | 第18-19页 |
第二节 田阳县人文地理环境 | 第19-24页 |
一、 自然地理环境 | 第20页 |
二、 人文社会环境 | 第20-24页 |
第三节 布洛陀文化的现实状况 | 第24-29页 |
第二章 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 | 第29-47页 |
第一节 布洛陀文化保护传承的学术支撑 | 第29-35页 |
一、 文本的搜集整理 | 第29-32页 |
二、 布洛陀文化的学术研究 | 第32-35页 |
第二节 布洛陀文化的保护 | 第35-38页 |
一、 敢壮山布洛陀文化研究基地 | 第35-36页 |
二、 田阳县布洛陀文化研究会 | 第36页 |
三、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布洛陀文化 | 第36-38页 |
第三节 布洛陀文化的传承 | 第38-47页 |
一、 布洛陀文化的民间传承 | 第38-43页 |
二、 布洛陀文化的校园传承 | 第43-44页 |
三、 布洛陀文化的传媒传播 | 第44-47页 |
第三章 布洛陀文化的开发利用 | 第47-60页 |
第一节 布洛陀文化的品牌开发利用 | 第47-49页 |
第二节 布洛陀文化的旅游开发利用 | 第49-60页 |
一、 布洛陀文化一般性旅游开发 | 第49-52页 |
二、 百色市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 第52-60页 |
第四章 布洛陀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的理论思考 | 第60-67页 |
第一节 本真性、活态性与布洛陀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 第60-62页 |
第二节 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在布洛陀文化中的辩证关联 | 第62-64页 |
第三节 民间信仰与布洛陀文化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 | 第64-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附录:田野调查图片 | 第69-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后记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