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文献研究与实证研究结合法 | 第14页 |
·比较分析法 | 第14页 |
·归纳法 | 第14页 |
·创新点 | 第14页 |
·本章小结 | 第14-15页 |
第2章 儒家德育思想概述 | 第15-23页 |
·儒家思想 | 第15页 |
·儒家德育思想发展渊源 | 第15-17页 |
·先秦时期 | 第16-17页 |
·汉唐时期 | 第17页 |
·宋代以后 | 第17页 |
·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理念 | 第17-22页 |
·性善篇 | 第17-19页 |
·德育篇 | 第19-20页 |
·知行篇 | 第20-21页 |
·情感篇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 | 第23页 |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3-25页 |
·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观多元化 | 第24页 |
·大学生道德素养受到冲击 | 第24-25页 |
·大学生心理状态复杂多变 | 第25页 |
·大学生社会、家庭责任意识淡薄 | 第25页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5-28页 |
·多元文化中不良因素的影响 | 第25-26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存在滞后性 | 第26-27页 |
·家庭教育走入误区 | 第27-28页 |
·大众舆论的误导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鉴儒家德育思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第29-35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儒家德育思想的必要性 | 第29-33页 |
·党和国家重视儒家思想的指导方向 | 第29页 |
·传承民族文化的必然要求 | 第29-30页 |
·儒家思想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发展方向 | 第30页 |
·建设中国特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观要求 | 第30-31页 |
·儒家德育思想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 | 第31-33页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继承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性 | 第33-34页 |
·提高大学生德育水平 | 第33页 |
·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 第33-34页 |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丰富世界文化内涵 | 第34页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儒家德育思想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价值分析 | 第35-47页 |
·以性善为基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 第35-39页 |
·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 第35-37页 |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 第37-39页 |
·以德育为目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 第39-43页 |
·明确德育地位 | 第39-40页 |
·实践德育方法 | 第40-42页 |
·完善德育目标 | 第42-43页 |
·以笃行为方针扩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 第43-44页 |
·社会实践与所学专业、社会需求、个人选择相结合 | 第43-44页 |
·健全高校社会实践机制 | 第44页 |
·以情感为条件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 第44-46页 |
·关注孝道,培养大学生重视亲情的家庭美德 | 第44-45页 |
·寓教于乐,激发大学生学习兴趣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