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牡丹诗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4页 |
| 一、牡丹文学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 (一) 关于牡丹诗词的研究 | 第10-11页 |
| (二) 关于牡丹赋的研究 | 第11页 |
| (三) 关于牡丹文化的研究 | 第11-12页 |
| 二、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一)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 (二) 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 第一章 唐代的牡丹热与牡丹诗的兴盛 | 第14-28页 |
| 第一节 热爱牡丹的主要群体 | 第15-19页 |
| 一、帝王后妃 | 第15-16页 |
| 二、文人士子 | 第16-17页 |
| 三、方外人士 | 第17-19页 |
| 第二节 唐代的牡丹审美趣味 | 第19-21页 |
| 一、形态 | 第19页 |
| 二、香味 | 第19-20页 |
| 三、颜色 | 第20-21页 |
| 第三节 唐代牡丹诗兴盛的背景 | 第21-25页 |
| 一、进士探花宴与牡丹 | 第21-22页 |
| 二、中晚唐佛教与牡丹 | 第22-25页 |
| 第四节 唐代咏物诗与牡丹诗 | 第25-28页 |
| 一、唐代咏物诗发展概况 | 第26页 |
| 二、唐代咏物诗发展的背景 | 第26-28页 |
| 第二章 唐代牡丹诗的主题 | 第28-37页 |
| 第一节 描摹味香态美 | 第28-30页 |
| 一、吟咏牡丹香味 | 第28-29页 |
| 二、描写牡丹美貌 | 第29-30页 |
| 第二节 品评内在美丑 | 第30-32页 |
| 一、赞美牡丹品格 | 第30-31页 |
| 二、称颂牡丹地位 | 第31页 |
| 三、批判玩赏之风 | 第31-32页 |
| 第三节 借牡丹以言志 | 第32-37页 |
| 一、身世之感 | 第33-34页 |
| 二、家国之念 | 第34页 |
| 三、真挚友情 | 第34-36页 |
| 四、美好爱情 | 第36-37页 |
| 第三章 唐代牡丹诗的情感变迁 | 第37-43页 |
| 第一节 盛唐:积极与平和 | 第37-38页 |
| 第二节 中唐:张狂与落寞 | 第38-39页 |
| 一、玩赏牡丹时的狂欢 | 第38页 |
| 二、王朝衰败后的落寞 | 第38-39页 |
| 第三节 晚唐五代:感伤、无奈与痛惜 | 第39-43页 |
| 一、回忆过去的感伤情怀 | 第39-40页 |
| 二、面对现实的无奈之感 | 第40-41页 |
| 三、批判社会的痛惜之情 | 第41-43页 |
| 结语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 附录 | 第47-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