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时代的公民话语权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3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1页 |
·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0页 |
·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 第10-11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论文创新 | 第12-13页 |
第2章 微博与公民话语权的诠释 | 第13-26页 |
·微博的兴盛 | 第13-16页 |
·微博在国外的发展 | 第13-14页 |
·微博在国内的发展 | 第14页 |
·微博与传统媒介的比较优势 | 第14-16页 |
·公民话语权的释义 | 第16-20页 |
·话语权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公民话语权的演变过程 | 第19-20页 |
·微博对公民话语权的实现 | 第20-26页 |
·公民话语权与政治文明的关系 | 第21页 |
·微博对公民网络问政参政的实现 | 第21-24页 |
·微博对公民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 | 第24-26页 |
第3章 微博对公民话语权的积极影响 | 第26-39页 |
·公民话语正能量的放大 | 第26-31页 |
·微博的“微”力量 | 第26-28页 |
·微博与社会治理的革新 | 第28-30页 |
·微博与舆论监督的聚焦 | 第30-31页 |
·公民话语权自由平台的创建 | 第31-36页 |
·公民话语表达权的延伸 | 第32-33页 |
·公民交互往来的促增 | 第33-34页 |
·“全民记者”时代的到来 | 第34-36页 |
·公民话语权地位的改变 | 第36-39页 |
·受众信息获取的改变 | 第36页 |
·草根话语权的扩张 | 第36-37页 |
·意见领袖的正功能 | 第37-39页 |
第4章 微博对公民话语权的消极影响 | 第39-50页 |
·微博“守门人”的弱化 | 第39-44页 |
·微博话语权的虚拟性 | 第40-41页 |
·微博话语权的泛娱乐化 | 第41-43页 |
·公民话语的暴力行径 | 第43-44页 |
·微博公民话语权的非理性表达 | 第44-46页 |
·微博话语权的垄断危机 | 第44-45页 |
·微博公民情绪的非理性表达 | 第45-46页 |
·微博粉丝文化的泛滥 | 第46页 |
·微博公民话语权紊乱社会舆论环境 | 第46-50页 |
·公民话语权对微博网络炒作的呼应 | 第47页 |
·微博公民话语权的社会狡黠 | 第47-48页 |
·微博公民话语权对公共舆论场的消解 | 第48-50页 |
第5章 微博时代公民话语权的正确引导 | 第50-61页 |
·完善“守门人”制度 | 第50-54页 |
·提升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 第51-53页 |
·加强微博网站对公民话语权的技术控制 | 第53-54页 |
·发挥意见领袖的正能量 | 第54页 |
·重视微博舆论生态建设 | 第54-57页 |
·重建传统媒体与微博话语权结构 | 第55-56页 |
·提高公民话语权利自信与话语权力自觉 | 第56页 |
·弘扬微博舆论的伦理道德 | 第56-57页 |
·加强公民群体的媒介素养 | 第57-61页 |
·正确对待媒介和使用媒介 | 第58页 |
·加强媒介道德宣传教育 | 第58-59页 |
·提升公民自身话语素养 | 第59-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