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现状 | 第13-14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 | 第14-15页 |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 | 第15-17页 |
·物理修复 | 第15页 |
·化学修复 | 第15-16页 |
·生物修复 | 第16页 |
·农业生态修复 | 第16-17页 |
·土壤淋洗技术 | 第17页 |
·淋洗剂 | 第17-20页 |
·无机淋洗剂 | 第17-18页 |
·螯合剂 | 第18-19页 |
·表面活性剂 | 第19-20页 |
·复合清洗剂 | 第20页 |
·柠檬酸与皂素在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应用 | 第20-22页 |
·柠檬酸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 | 第20-21页 |
·皂素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 | 第21页 |
·柠檬酸与皂素复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应用前景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资金来源及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 | 第22-24页 |
·资金来源 | 第22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22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Pb、Zn、Cu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4-32页 |
·实验试剂 | 第24页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4-25页 |
·Pb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5-27页 |
·测试方法 | 第25页 |
·实验原理 | 第25页 |
·操作步骤 | 第25-26页 |
·Pb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6-27页 |
·Zn 标准曲线的的绘制 | 第27-28页 |
·测试方法 | 第27页 |
·实验原理 | 第27页 |
·操作步骤 | 第27页 |
·Zn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7-28页 |
·Cu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8-30页 |
·测试方法 | 第28页 |
·实验原理 | 第28页 |
·操作步骤 | 第28-29页 |
·Cu 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柠檬酸-皂素振荡浸提法去除土壤中重金属 | 第32-52页 |
·前言 | 第32-33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33-35页 |
·供试土壤 | 第33页 |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 | 第35页 |
·柠檬酸浓度影响浸提效果实验 | 第35-36页 |
·皂素浓度影响浸提效果实验 | 第36页 |
·柠檬酸 -皂素体积比影响浸提效果实验 | 第36页 |
·pH 对柠檬酸与皂素复合作用影响的实验 | 第36页 |
·柠檬酸 -皂素振荡浸提前后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 第36-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51页 |
·柠檬酸对土壤重金属的浸提去除效果 | 第37-40页 |
·皂素对土壤重金属的浸提去除效果 | 第40-42页 |
·柠檬酸与皂素的复合作用对土壤重金属的修复效果 | 第42-45页 |
·pH 对柠檬酸与皂素复合修复的影响 | 第45-48页 |
·复合修复前后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 第48-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四章 柠檬酸-皂素淋洗法去除土壤中重金属 | 第52-67页 |
·前言 | 第5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2-55页 |
·供试土壤 | 第52-53页 |
·实验试剂 | 第53-54页 |
·实验仪器 | 第54-55页 |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柠檬酸浓度影响土柱淋洗效果实验 | 第55页 |
·皂素浓度影响土柱淋洗效果实验 | 第55页 |
·柠檬酸 -皂素体积比影响土柱淋洗效果实验 | 第55-56页 |
·柠檬酸 -皂素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5页 |
·柠檬酸的淋洗效果 | 第56-58页 |
·皂素的淋洗效果 | 第58-60页 |
·柠檬酸 -皂素联合淋洗效果 | 第60-63页 |
·淋洗前后土壤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第五章 柠檬酸-皂素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动力学 | 第67-75页 |
·前言 | 第67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67-68页 |
·供试土壤 | 第67-68页 |
·实验试剂 | 第68页 |
·实验仪器 | 第68页 |
·实验方法 | 第6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8-73页 |
·柠檬酸 -皂素对土壤中重金属的解吸动力学曲线特征 | 第68-71页 |
·不同动力学方程对曲线的拟合特征 | 第71-73页 |
·本章小结 | 第73-75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5-77页 |
·总结 | 第75-76页 |
·展望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附录 A: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