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概念简介 | 第9页 |
|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本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及资料 | 第13-19页 |
| ·研究所用资料 | 第13页 |
| ·研究所用方法 | 第13-14页 |
| ·研究所用中尺度模式及模拟方案介绍 | 第14-17页 |
| ·WRF中尺度模式介绍 | 第14页 |
| ·WRF模拟方案设计 | 第14-15页 |
| ·WRF模拟结果检验 | 第15-17页 |
| ·研究所用后向轨迹模式介绍 | 第17-19页 |
| ·HYSPLIT-4质点后向轨迹模式介绍 | 第17-18页 |
| ·后向质点轨迹模拟方案设计 | 第18-19页 |
| 第三章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形成的水汽分析 | 第19-32页 |
| ·研究过程概况 | 第19-21页 |
| ·降水过程及影响 | 第19-20页 |
| ·大尺度环流背景 | 第20-21页 |
| ·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分析 | 第21-23页 |
| ·暴雨区水汽的辐合及水汽收支 | 第23-25页 |
| ·水汽通道质点轨迹及物理属性变化 | 第25-27页 |
| ·水汽通道气流运动过程中的大气环流分析 | 第27-31页 |
| ·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形成中的热力及动力条件 | 第32-41页 |
| ·温度平流 | 第32-33页 |
| ·冷空气侵袭过程 | 第33页 |
| ·假相当位温及层结稳定度 | 第33-35页 |
| ·涡度场及散度场分析 | 第35-38页 |
| ·垂直运动触发机制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五章 热带气旋远距离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分析 | 第41-54页 |
| ·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卫星云图特征 | 第41-44页 |
| ·中尺度涡旋的生成机制 | 第44-50页 |
| ·中尺度系统三维流场特征 | 第50-52页 |
| ·小结 | 第52-54页 |
| 第六章 台风、副热带高压、西风槽在此次暴雨中作用讨论 | 第54-71页 |
| ·台风作用讨论 | 第54-66页 |
| ·去除15号台风“布拉万”实验 | 第55-61页 |
| ·去除14号台风“天秤”实验 | 第61-63页 |
| ·同时去除14号台风“天秤”和15号台风“布拉万”实验 | 第63-66页 |
| ·副热带高压作用讨论 | 第66-69页 |
| ·西风槽作用讨论 | 第69页 |
| ·小结 | 第69-71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讨论 | 第71-73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1-72页 |
| ·讨论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