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湖流域入湖污染负荷及其水环境容量的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主要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0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非点源污染的成因及其基本特征 | 第13-15页 |
·非点源污染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水环境容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水环境容量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水环境容量的基本理论及其计算模型 | 第21-2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22-25页 |
·水环境污染国内外控制对策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25-26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第二章 主要的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流域划分 | 第30-31页 |
·点源调查 | 第31-32页 |
·水质评价 | 第32-33页 |
·时间序列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流域概况及其水质现状 | 第35-49页 |
·流域范围及其土地利用现状 | 第35-39页 |
·流域范围 | 第35页 |
·流域土地利用现状 | 第35-39页 |
·流域自然地理概况 | 第39-40页 |
·流域社会经济概况 | 第40-41页 |
·水质现状 | 第41-47页 |
·水质监测与分析 | 第41-45页 |
·水质评价 | 第45-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流域入湖污染负荷计算及其分析 | 第49-60页 |
·污染物来源 | 第49-50页 |
·点源污染负荷 | 第50-53页 |
·点源监测 | 第50-53页 |
·点源污染负荷 | 第53页 |
·非点源污染负荷 | 第53-57页 |
·农村与城镇生活 | 第53-54页 |
·村镇与农业径流 | 第54-55页 |
·畜禽养殖 | 第55页 |
·水产养殖 | 第55-56页 |
·干湿沉降 | 第56-57页 |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57-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水体水环境容量计算 | 第60-71页 |
·水环境容量计算模型的确定 | 第60-61页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61-69页 |
·水质目标 | 第61页 |
·设计水文条件 | 第61-68页 |
·降解系数 | 第68-69页 |
·滞留系数 | 第69页 |
·计算结果及其分析 | 第69-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流域入湖污染物负荷的预测 | 第71-86页 |
·耗氧类 COD 污染物 | 第71-80页 |
·工业污染 | 第71-73页 |
·生活污染 | 第73-76页 |
·畜禽与水产养殖污染 | 第76-79页 |
·COD 预测结果及其分析 | 第79-80页 |
·耗氧类 NH3-N 污染物 | 第80-82页 |
·守恒类污染物 | 第82-85页 |
·预测结果及其分析 | 第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第七章 流域水污染控制对策与建议 | 第86-90页 |
·点源污染 | 第86-88页 |
·非点源污染 | 第88-90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90-91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