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2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棘球蚴病的世界流行概况 | 第10-11页 |
·我国棘球蚴病的分布和流行现状 | 第11-12页 |
·我国儿童棘球蚴病的流行状况 | 第12页 |
·儿童棘球蚴病的防治意义 | 第12-13页 |
2 研究地区棘球蚴病流行状况 | 第13-15页 |
·青海省棘球蚴病流行概况 | 第13-14页 |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棘球蚴病流行情况 | 第14-15页 |
3 研究目标 | 第15-16页 |
·总体目标 | 第15页 |
·具体目标 | 第15-16页 |
4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5 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8-22页 |
第一章 果洛州在校儿童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 | 第22-38页 |
1 引言 | 第22页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22-24页 |
·调查地点与时间 | 第22-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资料整理和分析 | 第24页 |
3 结果 | 第24-33页 |
·果洛州儿童棘球蚴病的流行情况 | 第24-25页 |
·果洛州各县儿童棘球蚴感染和患病情况 | 第25-26页 |
·果洛州不同性别儿童棘球蚴感染和患病情况 | 第26-27页 |
·果洛州不同年龄组儿童棘球蚴感染和患病情况 | 第27-29页 |
·各调查县多房棘球蚴病临床诊断病例与疑似病例的相关性分析 | 第29-30页 |
·果洛州儿童不同类型棘球嫩病病例的病灶特征 | 第30-33页 |
·临床诊断病例病灶大小、数量、分型和部位分布特征 | 第30-32页 |
·疑似病例的病灶大小、数量和部位分布情况 | 第32-33页 |
4 讨论 | 第33-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第二章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儿童棘球蚴病患病危险因素的分析 | 第38-47页 |
1 引言 | 第38页 |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38-40页 |
·研究对象 | 第38-39页 |
·研究方法 | 第39页 |
·资料整理和分析 | 第39-40页 |
3 结果 | 第40-44页 |
·基本情况 | 第40页 |
·不同组各影响因素的构成情况及其变量处理 | 第40-42页 |
·各影响因素的构成情况 | 第40-42页 |
·多分类变量的哑变量设置 | 第42页 |
·儿童棘球蚴病患病相关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 第42-43页 |
·儿童棘球蚴病患病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
第三章 不同类型超声仪诊断儿童棘球蚴病的比较 | 第47-62页 |
1 引言 | 第4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47-49页 |
·研究对象 | 第47-48页 |
·研究方法 | 第48-49页 |
·分析方法 | 第49页 |
3 结果 | 第49-59页 |
·三种超声仪显示不同类型棘球蚴病病灶清晰度的结果 | 第49-54页 |
·三种超声仪显示不同类型棘球蚴病病灶清晰度的比较 | 第52-54页 |
·三种超声仪显示不同类型棘球蚴病病灶清晰度综合评价结果 | 第54-59页 |
·三种超声仪综合指标下显示棘球蚴病病灶清晰度差别的统计分析 | 第56页 |
·两两比较分析三种超声仪显示棘球蚴病病灶清晰度的差别 | 第56-59页 |
4 讨论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影响儿童棘球蚴病血清学检查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62-71页 |
1 引言 | 第62页 |
2 调查对象和方法 | 第62-63页 |
·调查对象 | 第62-63页 |
·研究方法 | 第63页 |
·资料整理和分析 | 第63页 |
3 结果 | 第63-68页 |
·棘球蚴病临床诊断病例的血清学检查情况 | 第63-65页 |
·多分类资料的哑变量设置 | 第65页 |
·影响棘球蚴病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单因素分析 | 第65-66页 |
·影响不同棘球蚴病血清学检查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 第66-68页 |
·影响细粒棘球蚴病病例血检结果的多因素分析 | 第66-67页 |
·影响多房棘球蚴病病例血检结果的多因素分析 | 第67-68页 |
4 讨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1页 |
小结 | 第71-74页 |
1 主要结果 | 第71-72页 |
·果洛藏族自治州在校儿童棘球蚴病的感染和患病情况 | 第71页 |
·儿童棘球蚴病的患病危险因素 | 第71-72页 |
·不同超声仪棘球蚴病影像诊断差别和应用价值的研究 | 第72页 |
·影响儿童棘球蚴病诊断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 | 第72页 |
2 创新点 | 第72页 |
3 研究意义 | 第72-73页 |
4 存在的问题 | 第73页 |
5 今后研究的几点建议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发表论文 | 第80-81页 |
附件 | 第8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