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调解的非法治化现象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页 |
一、诉讼调解的自愿性分析 | 第8-19页 |
(一) 个人因素的作用被放大 | 第8-10页 |
1、法官的个人因素被放大 | 第8-9页 |
2、当事人的个人因素被放大 | 第9-10页 |
(二) 当事人和法院之间地位不平等 | 第10-15页 |
1、法院可以强制当事人调解 | 第10页 |
2、法官可以左右当事人决策 | 第10-11页 |
3、法官职权可以干涉到调解 | 第11-15页 |
(三) 当事人之间地位不平等 | 第15-19页 |
1、当事人之间的社会地位不平等 | 第15页 |
2、当事人之间的信息地位不平等 | 第15-18页 |
3、当事人讨价还价的能力有大小 | 第18-19页 |
二、诉讼调解的合法性分析 | 第19-26页 |
(一) 正义标准的应用具有随机性 | 第19-22页 |
1、调解没有确定的规则 | 第19-21页 |
2、情势具有复杂的变化 | 第21页 |
3、合意受到有意的促成 | 第21-22页 |
(二) 调解程序的设置具有任意性 | 第22页 |
(三) 调解因素的考量存在非相关性 | 第22-23页 |
(四) 当事人的处分权被不恰当利用 | 第23-26页 |
1、自由处分突破法律制约 | 第23-25页 |
2、自由处分基于虚假表意 | 第25页 |
3、自由处分承担特定风险 | 第25-26页 |
三、诉讼调解的效率性分析 | 第26-28页 |
(一) 调解前置增加诉讼环节 | 第26-27页 |
(二) 调解过程增加诉讼成本 | 第27-28页 |
1、调解过程投入大量资源 | 第27-28页 |
2、调解执行存在诸多困难 | 第28页 |
四、诉讼调解普遍化的原因分析 | 第28-34页 |
(一) 传统文化的影响 | 第28-31页 |
1、调解得以普遍化的内在动因 | 第28-30页 |
2、调解得以普遍化的文化传承 | 第30-31页 |
(二) 现代政治的要求 | 第31-32页 |
(三) 能动司法的推动 | 第32-34页 |
1、能动司法弥补了立法不足 | 第32页 |
2、能动司法实现了个案正义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